(记者 濮玉慧 通讯员 何英姿) “春风吹,嫩芽生。惊蛰到,万物长。五谷丰登咯!开山采茶咯!”每年惊蛰前后,径山镇径山村都会迎来一场民俗活动——“喊山祈福”。这项沿袭了1200余年的茶事活动,为的是祈愿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春茶能有好收成。
近年来,余杭区深耕“三茶”统筹发展理念,走出从“一叶生”到“百业兴”的特色振兴之路,成功将径山茶这一传统土特产蝶变为富民强村的支柱产业。
新质赋能 点亮千年茶乡
喊山声声,万亩茶园正悄然苏醒。径山绿神茶苑负责人周方林轻点手机屏幕,茶园里的智能灌溉系统自动启动,无人机掠过茶垄喷洒生物制剂,云端数据实时分析着茶树生长动态、土壤水热及气象信息,为精准施肥和灌溉提供科学依据。“过去我们是‘看天吃饭’,如今‘靠数种茶’。”周方林感慨道。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这一幕,恰是径山茶拥抱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缩影。
近年来,余杭区与浙江大学等高校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先进的设备、前沿的科技,让径山茶这片“金叶子”成色更足。
2023年3月,杭州银泉茶业有限公司引入全区首台远红外茶叶提香设备,5公斤的茶叶不用5分钟便可降低青涩味,改善风味,激发茶香味。原本苦涩味较重、香气淡薄的径山夏秋茶,能被激发出栗香浓郁、回味悠长的口感,销售价格也能提高2-3倍。
2024年3月,径山茶首张“碳标签”落地。茶叶包装盒贴上了“碳标签”,消费者只需扫一扫二维码,就会跳出一份碳足迹评估报告,展现企业和产品简介、碳足迹评价方法、碳足迹核算、碳足迹核证证书、碳足迹溯源视频等6项内容,清晰地罗列出一份径山茶生命周期碳排放及溯源信息。
抹茶的复兴,是径山茶寻求出路的又一尝试。
过去,繁杂的点茶技艺限制了抹茶文化的普及,抹茶也因此变成了一项“小众”产品。如今,智能化设备的出现,让径山抹茶搭上新中式茶饮的快车,走进更多年轻消费者的生活。
“抹茶、拿铁、禅茶,这台智能抹茶机可以有三种玩法,操作很简单,但泡出来的茶滋味非常好。”区径山茶行业协会秘书长石士帅介绍,径山点茶是一门精细活,包括研磨茶粉、摇晃茶筅、打发泡沫等步骤。想喝到一杯用茶筅击打出来的点茶,可能需要等待近10分钟,但这台机器仅需3分钟便能完成整个制作过程,而且茶汤色泽鲜绿、沫饽细腻。
作为余杭特色产业,径山茶不断被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赋能,逐步实现了生产管理精准化、质量追溯全程化、市场销售网络化。
禅茶IP 扮靓诗画文旅
种好茶,还要用好茶。“点茶不是表演,是千年文脉的活态传承。”在“宴茶·径山筑”茶生活美学空间,“茶仙子”周颖手持茶筅,向游客演示宋代点茶技艺。
这场“穿越时空”的茶宴,正是径山以文化基因撬动乡村振兴的核心场景。“宴茶·径山筑”开设了围炉煮茶、制茶等体验,还推出以径山茶入菜的“茶餐”。高峰时期,一天有200多名顾客预约,一年接待20000余人次。
余杭还开发了茶园生态游、茶乡体验游、茶事研学游等10余条主题游线,打通“春采茶、夏避暑、秋养生、冬祈福”全年旅游链,吸纳60多家茶企、民宿、农家乐参与,形成“白+黑”全时覆盖、“老场景+新势力”融合的文旅体验。
如:径山民宿五峰山房开设了中国点茶文化及宋朝美学专业课程体系,供游客沉浸式体验妙雅的宋代点茶,探寻宋人雅致生活。自活动开展以来,客流量增长了2倍,其中53%的订单以非遗体验为主。
又如:径山书院结合数字文旅,创作了径山禅茶主题的剧本杀,玩家可以扮演“茶圣”陆羽后代等角色,通过茶叶、茶具、茶园等道具和场景中的线索进行沉浸式探索。
2024年8月,良渚文化大走廊首期“十大工程”之一、总面积超5800亩的杭州最大茶文化主题公园——径山茶文化公园样板段“梦山径”惊艳亮相,集中展示以径山茶宴为主的沉浸式演出、径山茶飨、茶文化体验、茶主题民宿等径山禅茶文化符号和空间,打造“东方禅茶文化体验第一地”。
在这里,径山茶宴绝非博物馆展品,它早已成为一种可体验的生活方式。数据显示,2024年,径山镇接待游客数量突破641万人次,同比增长8.2%;旅游收入达6.58亿元,同比增长8%。
多元融合 织就富民图景
近年来,中国茶产业遭遇20多年高速发展后的消费疲软和市场萧条,径山茶产业却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成功迈入全省全产业链“10亿元俱乐部”、全产业链产值突破55亿元、“径山茶”区域公共品牌价值35.69亿元、入选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声誉TOP100……
径山茶产业何以逆势增长、引领潮流?靠的就是科技创新、文化赋能。
余杭早早引入了茶叶精深加工、茶衍生品、茶文化创意等企业30余家,开发衍生产品,助力茶企转型,构筑“径山茶宇宙”。
径山茶牙膏、茶面膜、抹茶冰激凌、抹茶蛋糕等120余种茶衍生产品,进一步延长径山茶产业链,实现效益最大化。余杭还鼓励茶企开发奶茶、冷泡茶、茶小酥、绿茶面膜、茶精油、茶口喷等衍生产品,为径山茶产业发展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
这些产品与文旅项目结合后,进一步增添产业厚度,延伸茶价值链。比如:结合“半日禅修”“一日茶农”等主题游,研发一桌“全茶宴·素食斋”,推出茶香酥、抹茶素面等菜品,设计“住禅宿、吃茶宴、看茶会”套餐;开发一批“径山味道”土特产,推出抹茶酥等轻量小零食用于即时消费,在展销中心设置“全茶宴同款食材区”,形成从舌尖品尝到指尖购买的销售机制。
径山还深入挖掘山水人文资源,研发推广“径山茶飨”,编创《春茶之约》《茶宴》等精品节目6个,累计出版《径山茶宴》等书籍6部,推广茶文化宣传短视频10余条,《径山茶宴》在央视网和央视频上累计播放量超2000万;开发“径灵子”“茶小僧”等茶文化IP,同步开发“径灵子盲盒”“微信表情包”等新兴文创;打造“陆羽泡的茶”茶铺,成功入驻中国茶业品牌馆……
径山茶的故事早已超越一杯清饮,科技让它焕发新生,文化为其注入灵魂,文旅融合为它打开流量闸门。惊蛰不仅唤醒茶山,更叩响了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时代强音——在这片由绿叶书写的共富答卷上,余杭正写下浓墨重彩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