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俞杰) 春潮涌动处,万物竞发时。当春耕的犁铧划开沃土,余杭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的崭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今年,浙江明确将缩小“三大差距”作为主攻方向,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先行示范。作为“浙江经济第一区”,余杭如何夯实“千万工程”根基,再建“和美余乡”高峰,争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排头兵?

昨天下午,全区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推进会暨缩小“三大差距”动员部署会召开。会上,余杭亮目标、明方向,进一步将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转化落实为自身行动和具体举措。

是城市重要新中心

也是乡村振兴主战场

“余杭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会上,市委常委、区委书记刘颖指出,余杭既是经济大区,也是产粮大区,既是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也是乡村振兴的主战场。

回看2024年,余杭农村居民收入58647元,增长6.2%,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5:1,持续位居省市最优行列;

成功入选全省首批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推进和美乡村三大行动试点名单,全面消除经营性收入200万元以下相对薄弱村;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4%,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径山茶、鸬鸟蜜梨、中泰竹笛等入选省级名优“土特产”百品榜,径山茶全产业链产值突破55亿元,累计建成数字农场和未来农场19家、数量全市第一,农村实用人才总量突破2.7万人;

成功创建省级未来乡村6个,10条区级未来乡村示范带、苕溪乡村文化风情带和27个区级未来乡村示范村创建稳步推进……

数字背后,是在“千万工程”牵引下,余杭聚焦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核心任务,聚力缩小“三大差距”主攻方向,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余杭样板,共同富裕迈出了新步伐,乡村全面振兴取得了新成效,和美余乡建设实现了新突破。

正因如此,在争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排头兵的新征程上,余杭有基础有条件,更有责任有义务。要以超常规的手段、超常规的力度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努力在以“千万工程”牵引缩小“三大差距”中干在前、走在前,为全国全省全市提供更多余杭探索、余杭经验、余杭样板。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让群众生活更加美好,余杭一直在路上。

十年“四步走”

攻坚六大重点任务

会上,对《杭州市余杭区夯实“千万工程”根基 再建“和美余乡”高峰 争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排头兵实施方案》进行了解读,并提出了“四步走”的战略目标:

到2025年,全区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

到2027年,全区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取得突破性成果;

到2030年,以“千万工程”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取得跨越式成效;

到2035年,以“千万工程”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取得决定性胜利,率先基本实现共同富裕。

围绕十年“四步走”,余杭明确了六大重点攻坚任务,努力让“看得见的改变”成为“摸得着的幸福”:

聚焦强城提能,打造城市新中心,建强现代中心镇,培育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加快提升区域综合承载力;

聚焦兴村提质,激发和美乡村新活力,彰显乡村文化新魅力,深化乡村治理新实践,加快提升农村现代化水平;

聚焦融合提速,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公共服务可感可及,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聚焦产业增值,夯实农业生产“基本盘”,提升农村产业“智慧度”,打造三产融合“竞争力”,加快培育发展乡村新业态;

聚焦致富增收,强化龙头企业带动,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加大精准帮扶力度,加快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

聚焦改革增效,推进青年入乡发展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强村富民集成改革,加快形成城乡融合新格局。

让城乡界限在融合发展中逐渐消弭,让“三大差距”在改革创新中持续缩小,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余杭敢为人先,以“大区挑大梁”的担当,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更大力量,写就更多“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共富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