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过用微藻制作的茶饮、零食和面条吗?微藻,一种在显微镜下才能辨别其形态的藻类群体,其实是一种高效、低碳的蛋白质来源,能在封闭系统中快速生长,所需水分和土地远低于传统农业。在食品行业,微藻展现出广阔前景。
2022年4月,杭州西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落户杭州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其独立开发了制氢技术和工业级制氢光生物反应器,立志成为世界级藻类光生物制氢企业。在微藻替代蛋白领域,西月生物也颇有建树,其研发的莱茵衣藻藻粉蛋白质含量高达55%,是鱼粉和大豆的优质替代物。
(记者 潘文) 在西月生物创始人刘朋看来,在地球上存在了数亿年的微藻有无限可能,它不仅是优质的替代蛋白,还是制氢“能手”。近日,西月生物“一种工业级养制一体化藻类制氢光生物反应器”获得国家专利。
走进西月生物实验室,研究人员正在进行藻类接种。“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藻类细胞中的氢酶被激活后,能特异性产生氢气。”刘朋说,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光合中心攻读博士时,他就参与研究了目前世界上制氢产量最高的莱茵衣藻藻株。
“不同工艺、不同种类的藻,产氢量各有不同。我们的研究就是寻找产氢最优的藻种,探寻产氢量高的技术。”刘朋告诉记者,目前西月生物实验室里有10000多个不同种类的微藻单株,这些样本大多来自祖国的大江南北,“已知藻类植物的种类有几十万种,我们对微藻的认知还只是冰山一角。”
另一间实验室内,藻类制氢光生物反应器正在高速运转。只要调节合适的光谱,通上二氧化碳,它就能源源不断地生产出微藻。
“这就是未来的农业工厂,不占用农田,利用微藻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即可获得低碳绿色能源和替代蛋白。”刘朋说。
记者在刘朋的办公桌上发现了一瓶瓶颜色各异的藻粉,这些是食品、化妆品、医疗保健品原材料。“我们一开始想的比较简单,制完氢气后藻体得处理,就把它做成了食品。”刘朋介绍说,2022年5月,该公司研发的“莱茵衣藻”被国家卫健委批准为新食品原料,1亩空间微藻的蛋白就相当于1000亩大豆所含的蛋白,还富含叶黄素、虾青素等高附加值产物。
氢气制好了,藻体做成粉,产业链到这里就完整了吧?你一定想不到,微藻的培养基也是宝。
西月生物团队与广东省农科院合作研究发现,藻类生长的废液中有300多种有机代谢物质,是浓缩版的绿色肥料,稀释1000倍仍有效果。“假以时日,这又是一笔可观的营收。”刘朋说。
在杭师大科技园的推荐与辅导下,西月生物参加过不少创新创业大赛,还加入了杭州市创业项目库和“创业陪跑”领创训练营。“每隔一两周,我们就跟导师聊一下公司近况,发现问题就及时调整。”刘朋说,西月生物团队都是“技术咖”,在找市场、做营销等方面相对欠缺,与两位导师交流复盘是很有必要的。
“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是刘朋创业以来对余杭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我们研究的是如何让微藻在优良环境下生长,在政府提供的政策支持、资源对接等‘阳光雨露’之下,我们同样也在茁壮成长。”刘朋说,西月生物会一直扎根在余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