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游民,是指那些摆脱空间限制的劳动者,他们只需要网络便能实现远程移动办公,回归游牧式的生活工作方式。这是一个听起来很浪漫的模式,然而,区政协委员虞洋与许多数字游民深入接触后发现,他们常常感受到被边缘化的孤独感。“工作方式无论怎么改变,人都是在现实世界里生活。数字游民的精神状况和现实问题都需要被关注,比如收入保障、工作合法性等等。”虞洋说。

在区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虞洋提交的《关于支持“数字游民”合规参与经济活动并更好融入社会的提案》获得区人力社保局等职能部门的赞同和支持。

对于数字游民面临的现实问题,区人力社保局也早有关注。“部分年轻人有冲劲、向往自由,不想被束缚在传统工作模式中,我们有义务讲清楚利弊,给他们提供职业规划和指导。”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人社联合工会、商务充分发挥组织优势,推动数字游民加入工会,提供就业创业指导培训,进一步增强获得感、归属感。

余杭成立了多个以数字经济行业、特色小镇、产业园区为主体的工会,数字游民可以协会组织的名义加入工会组织,参加丰富的工会活动,缓解远离人群的疏离感。

良渚是数字游民生态的典型之一,近年来吸引了大批数字游民涌入。在街道协调推动下,良渚同心荟应运而生,为数字游民搭建起一个交流、分享、合作的平台,提供共享办公、活动场地、展览和休闲活动空间,举办各类主题论坛、节会活动。对于职业规划不清晰、发展方向不明确的“新游民”,良渚还会组织他们与头部企业、知名UP主、投资团队交流学习,拓宽职业视野。

为了不掉队,数字游民需要不断提升技能和知识面。对此,余杭举办过不少数字高技能人才培训,涵盖人工智能训练师、互联网营销师、电子商务师等。余杭还计划培育一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为广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搭建展示劳动技能、展现职业风采的平台,鼓励数字游民协会参与到技能竞赛中,相关部门给予竞赛场地、资金等支持。

当归鸟倦怠时,给予休憩的地方,指引未来的方向,让每个数字游民都找到直面生活、拥抱未来的力量。未来,余杭将强化配套服务供给,让城市既是稍作停留的城市休憩站,也是良性互动、共同成就的社群共创平台,让数字游民不再“孤身奋战”。

组稿/刘丽雯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