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稿 刘丽雯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江南的桃花盛景能否“复制”到川西高原,赋能当地农文旅产业呢?

“桃树耐低温、耐干旱、抗逆力强、观赏价值高,在稻城有分布并有少量人工栽培,能很好地弥补稻城落叶林景观枯萎的不足。”在余杭区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沈士华委员提交了《关于对我区结对支援的稻城县发展农文旅产业的若干建议》提案,建议在稻城建设桃树景观带,设置观赏桃景观区、果桃采摘区、种质资源区等,与溪流、雪山、石林、高山杜鹃相融,形成桃文化景观区,丰富当地的旅游资源,延长旅游旺季。

作为提案的主办单位,区发改局与沈士华委员作进一步交流探讨,论证了这个思路的可行性。

早在2018年,稻城县就以发放补贴、农户种植养护等形式,在G227国道沿线打造了一条约30公里、占地5000亩的“亚丁桃花山谷”长廊,这是发展桃文化景观的基础。结合沈士华委员的建议,区发改局推动两地部门对接,研究打造桃树景观带、建设种质资源基地等项目。

在提案中,沈士华还提出建设藏香猪基地,以基地为支撑,与桃树等经济林木项目一同形成循环农业。

过去,受环境、产业等条件限制,藏香猪产量品质不稳定,且价格居高不下。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此前已有1800万元援建资金投入到藏香猪产业园区建设,建成圈舍、屠宰分割车间、食品深加工车间、冻库及交易中心等一整套产业设施。2022年,园区又引进康巴情牧业有限公司,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动藏香猪产业向规模化、智能化、集约化发展。

提案办理一年多来,藏香猪产业基地加速建设,“余稻香”品牌创立,“亚丁集市”消费帮扶平台、数字文旅平台“i稻城”App上线,还打通了仓储物流等产业堵点,为藏香猪、青稞燕窝粥、青稞发酵饮料等打开销路,让当地名优农特产品走出高原、走进浙江、走向全国,藏香猪皮带、皮包等深加工产品也在持续研发中。

一年多来,余杭派遣干部、人才来到稻城,42家企业、3家社会组织与稻城相关村结对,2家医院、3所学校与稻城相关医院、学校结对,送去技术与理念,从方方面面盘活雪域高原发展。

接下来,余杭区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大对稻城县的支持力度,助力稻城县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共同谱写新时代对口支援的新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