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聚焦倾力打造“三全三地”,着力推进“六大攻坚”,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镇完成财政总收入4.02亿元,经常性财政收入2.03亿元,继去年后,财政收入再破4亿大关;工业经济在逆境中实现争先进位,各项经济指标均取得较快增长。全年荣获全国千强镇、国家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推广乡镇、全国首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典型案例、浙江省低零碳镇等市级及以上荣誉44项。
一是产业活力显著增强。高质效完成第二轮耕地功能恢复及高标农改造任务,径山高效生态示范园顺利建成开园,径山茶区域公共品牌价值达35.69亿元,农业增加值位居全区前列。新增市场主体661家、规上工业企业4家,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38.67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9.43亿元,两项指标增幅均位居全区第二,国光成为径山第一家产值破7亿元的工业企业。现代服务业稳步壮大,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13亿元,同比增长2.94%。消费市场持续复苏,深入实施促消费系列活动,带动增加消费超6000万元。
二是乡村面貌日新月异。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高效推进未来乡村示范带、4个未来乡村示范村和21个村民小组和美乡村项目建设,完成30公里农村生活污水管网、18公里“四好农村路”、16.8公里绿道建设。径山村成功创建市级数字乡村,桥头社区获评省级引领型未来社区。大力推进渣土整治、露天禁烧等工作,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85%以上,北苕溪成功入选省级“最美家乡河”,小古城村、径山村分别荣获省市高品质水美乡村。全镇垃圾资源化处置率达68%,前溪村成功创建省级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
三是民生福祉普惠共享。坚持民生优先,在财政吃紧情况下仍保障民生类支出超4.4亿元。优化公共服务,新建成启用一批便民服务中心、残疾人之家、养老服务站、社区食堂、婴幼儿成长驿站等公共配套,成立依山社区,精细化社区服务与治理再上台阶。径山中学成功创建浙江省现代化学校,全镇公立幼儿园实现“省一级”全覆盖。发放各类保障资金4356万元,帮扶重点群体2344人次。处置欠薪案件265起,追回农民工工资1370万元。
四是共富成果逐步显现。持续深化乡产品牌建设,加快推进前溪小科学家园、西山云厨酱油、绿景花卉研学中心等产业共富项目,“共富工坊”为村民提供家门口就业岗位352个。修订完善“共富25条”,兑现资金442.7万元。全镇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4174万元,全面消除200万元以下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7万元。径山镇荣获共同富裕幸福杭州建设先进集体,健康乡村共富典型案例获评省级样板,小古城村驿荣获浙江省首批共富风貌驿。
五是文化事业更加繁荣。累计发布26款径山特色文创,规上文化产值超1亿元。小古城遗址商代水门遗迹考古取得重大突破。径山禅茶项目入围浙江省首批文化基因激活标志性项目培育名单,《春茶之约》荣获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展优秀剧目。举办各类文旅体活动和文艺赋美演出655场,惠及群众超80万人次。推动径山村全国文明村创建评比工作,林国荣获评第四季度“中国好人”。径山镇获评市级美术特色乡镇,小古城村成功创建省人文乡村。
六是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力落实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扎实推进森林防灭火、防溺水、交通安全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累计排查整改各类风险隐患5878个。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34件,诉前分流调解成功率达63.75%,位列全区第一。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径山镇荣获杭州市平安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小古城村成为全省唯一全国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联系点,漕桥村荣获杭州市平安示范村。
七是度假区建设加速推进。杭州径山旅游度假区正式获批省级旅游度假区。完成度假区发展战略、总体规划、环评报告、小古城遗址规划等初稿编制,持续深化城镇中心区域高质量融合发展规划和重点村产业规划。四岭陶艺、径山龙泉等10家企业成功落地,度假区门户景观、标识系统等项目稳步实施,花海提升改造、融园、红树林度假酒店等一些长期推进迟缓的文旅项目取得新进展。径山镇列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推荐名单、入选《中国国家地理》首批“十大茶旅目的地”,径山村获评省级金3A景区村,大径山旅游集散中心获评浙江省十佳旅游驿站。全镇旅游人次突破640万,旅游收入达6.5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2%和8%。
2025年是收官“十四五”、谋划“十五五”的承上启下之年,是余杭建设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的攻坚之年,也是纵深推进“三全三地”建设的大干之年。重点着力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打造特色鲜明产业体系。稳妥有序完成二轮土地延包工作,持续推进提标改造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争创高标准农田产业融合示范区。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开展园区提升等项目,加快启动前溪智慧无人农场、碳中和蛋鸡养殖等项目建设。加速径山茶全链融合发展,持续推进径山茶产业延链、展链工作,推动美丽茶园建设、茶旅品牌提升、新茶饮研发等。加速推进工业园区有机更新,全力服务余径科创项目建设,确保钱江制冷、谢方科技、佐翰科技、星翰科技等有机更新项目开工,保障星华新材、爱科机械、银泉茶业等项目建成投产。加强创新平台建设,积极鼓励企业建立各类研发中心,加速推动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落地。推动企业打造未来工厂、智能工厂,培育更多隐形冠军、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效提升产业能级。强化完善文旅配套,转型提质传统景区,完善智慧导览体系和特色打卡标识,全面提升旅游服务配套和服务品质。积极探索“文化+”新型业态,开发夜游、演艺、旅拍、登高、滑翔等体旅新业态,加快引进大型主题公园、高端主题民宿、打造“径山出品”爆款产品,举办好公路自行车赛、越野跑等特色文旅体活动,做精做活精品旅游路线,不断挖掘径山文旅消费新场景。完成度假区发展战略规划、总体规划等6项规划。进一步理顺度假区管委会管理运作体制,加快研究出台度假区招商政策,强化招商引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项目全链条服务机制。有效推进陆羽山庄、径山花海提升改造、生态文明之都新中心展示馆、茗竹茶庄园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构建“1+16+N”慢行交通体系。
二是打造全面振兴和美乡村。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专项行动,加快未来乡村示范带、未来乡村示范村建设,完成新一轮扩面提升项目。启用双溪公交首末站,积极探索城市低空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乡交通畅达、健康步道、污水治理等公共配套项目建设,全面做好余临天然气支线迁改工程等前期工作,争创现代化美丽城镇省级示范。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清废保卫战,持续做好入河口排查、排污口动态监管。坚持做好“林长制”“田长制”“河长制”工作,积极推进山水林田湖一体化保护和综合治理,全面提升径山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稳定性。启动建成绿道管养提升,完成斜坑溪整治、启动仕村溪综合整治等项目。持续推进“扩中”“提低”行动,强化“共富工坊”家门口就业。创新深化强村公司、片区组团、职业经理人等模式机制,多元化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探索建立“国企+村集体+运营机构”的联动机制,推动乡村运营向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力争全面消除250万元以下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提升。
三是打造共建共享幸福径山。全力推进新一轮民生实事项目。加强卫生服务站点扩容提质,新增1处口腔、3处中医诊室,推动小古城村医养综合体开工。建设家门口的青少年宫,全力保障径山高中开学。争创1家五星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新增2家婴幼儿成长驿站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建房集建区建设,推动农民建房改革在各村落地见效。加快推进燃气扩面全面实施。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特殊群体关爱,认真做好各项救助工作,确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促进高质量就业创业,完善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和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全面落实工资支付制度,有效防治欠薪事件。认真推进文物普查工作,积极做好“径山茶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乡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积极推动小古城遗址考古保护和活化利用。办好培福、丰收、登高等径山特色系列主题活动,组织各类文化惠民活动不少于200场次。促进文创产业发展,鼓励微短剧创作拍摄,实现规上文化产业持续壮大。积极开展“文明圣地·径山有礼”区域文明新实践,完成径山村全国文明村培育工作。
四是打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坚持大平安理念,做好重要时期维稳安保工作,全面消除各类风险隐患,确保辖区平安稳定有序。落实好班子常态接访制度,用好各级调解队伍,切实将矛盾就地化解。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化“天网工程”“雪亮工程”,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健全智慧治理体系,迭代升级“众人议事厅”应用场景,完善“小脑+手脚”基层治理工作体系,加大社区硬件设施投入,不断提升社区治理和服务水平。深化“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新实践,探索建设“余安”共治景区治理体系试点,实现矛盾纠纷总量持续下降、调解成功率持续上升目标。聚焦重点领域,持续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严格落实燃气、电瓶车整治专项行动。加强自然灾害防御和避灾安置点建设,强化基层防汛体系建设、森林消防等应急体制的通畅性与实操性,提升抢险救援队伍能力和物资装备水平,切实提高事故和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五是打造有为政府铁军队伍。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健全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政务公开等制度,加强政府合同、行政规范性文件等管理。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自觉接受纪检监察、司法、社会和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统计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信息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始终牢记为民宗旨,常态化开展“助企纾困”活动,坚持在一线破难、一线解忧。坚持专班式推动工作,建立领导班子联系推进项目工作机制,健全目标责任和考核体系,落实闭环管理。加快建立双向考核机制,抓好干部的全链条培养,全面提高干部队伍推进现代化建设的综合素质。严守纪律规矩,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深化作风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开展众人的事情由众人监督”基层实践。落实好过紧日子的要求,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严控一般性支出,保障好重点支出,坚决不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