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濮玉慧 良渚遗址管理区微融媒体中心 摇慧敏 通讯员 潘相如 王琴) 玉钺、玉璧跃动于眼前,刻画符号们牵着手,唰地一下全部从黑陶罐上“跳”下来……这是记者在良渚博物院戴上Rokid AR眼镜看到的。

这也是世界首个博物馆AR导览,从提出设想到产品上线,仅用了两个月时间。借助AR眼镜的缩放、旋转、操控等功能,游客可以360度全方面观察虚拟3D文物的细节。

这样变革博物馆参观方式的实践,最初只缘于余杭区给灵伴科技的新产品提供应用场景的积极尝试。

“全世界没有人做过的事,余杭区很勇敢。”灵伴科技公共事务总监许诩这样说。

这就是余杭。科技创新与良渚文化是其熠熠生辉的两张金名片。在这片土地上,数千年良渚文化与当下前沿科技激情碰撞、深度交融,它们相互赋能,不仅铸就了“浙江经济第一区”的斐然成就,更成为蓬勃发展的核心优势。

一个关键变量

科技,古往今来都是文化发展与传播中的关键变量。科技的每一次飞跃都在余杭的文化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良渚时期,这里修建起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大型水利系统,也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早的拦洪大坝工程。

宋朝科技的杰出代表——沈括就长眠于余杭,这里是他的故土。洋洋洒洒30卷的《梦溪笔谈》,涵盖了自然科学、工艺技术、社会历史等各个方面,被后人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到了当下,科技创新更是成为余杭的鲜明特色。

2024年,余杭连续四年捧回“科技创新鼎”,28家单位的33项成果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首次实现浙江科技大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大满贯”。

多年来,余杭一直立足于搭建科技创新的“塔尖重器”,吸引、孵化更多的重大科技型企业在黄金赛道上精耕细作。十大省实验室余杭占四席,在科技创新“塔尖重器”的辐射下,余杭的科技创新成果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从实验室里诞生的前沿科技,与文化产业紧密结合,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一场高速奔腾

在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计算机视觉、虚拟现实、云计算和3D打印等前沿科技,让承载着山河万景、历经千年岁月的传世古画,以生动鲜活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重新焕发生机;

在良渚古城,一边,游客乘坐自动驾驶导览车,穿行在延续千年的自然风光里,感受古老文明的魅力;另一边,24小时全程在线的“遗产监测预警系统”上岗后,借助安装在土壤、空气中的传感器,遗址的本体状况、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监测指标数据经过深度整合与智能分析,实现全面数智化管理保护,守护着遗址走向下一个千年……

科技赋能文化的故事还不止这些。

良渚新城的数字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目前已入驻数字文化企业1200多家。依托中国(良渚)数字文化社区等数字文化产业平台,新城已成功招引上市公司思享无限总部项目、翻翻动漫、索以文化等30家重点企业,引入酷文文化等15个专业孵化器。

比如,专注计算机三维影像和数字动画内容的制作和服务的索以文化。企业负责人赵洁表示,通过“人工智能通用模型+行业数据”的垂直训练,AI能在激发动画创意灵感、场景及角色建模、匹配目标受众等方面凸显优势,极大地提高动画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再如,水母智能已研发出全国首个AI漫画工具“触手AI”,用户轻触交互界面,在对话框中输入关键词,选定感兴趣的漫画风格与分镜模板,仅需90秒,完整的漫画便跃然屏上。AI还能实时解析用户输入的关键词,实现从创作故事到角色设定、分镜绘制、台词标注,全流程“一键生成”。

文化产业早已成为余杭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余杭规上文化企业营收6099.78亿元,占全市56.3%;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918.2亿元,占全市55.6%;总量全省第一,连续13年全市第一。

一次生态重构

在余杭,“文化+科技”的基石不断在夯实,故事不断在上演,新业态不断在形成。

这里有资金助推器。近日,余杭成功争取到2亿元上级科技专项扶持资金,将重点用于支持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以及国高企培育等,相关资金将通过“余省心”平台陆续发放到企业。此前余杭已发布2亿元文艺发展基金、2亿元微短剧基金,良渚文化大走廊“文化+”产业政策20条、文创产业政策、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等构成了余杭的政策矩阵。

这里有人才引力场。一方面,余杭出台并优化了“人才政策黄金20条”,向海内外创新创业人才抛出橄榄枝,从人才引育到项目扶持,从人才个人到用人单位奖补,全面调动引才链上每个主体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余杭依托“余杭人才码”、迭代“余才e算”“余才e点”等,积极落实海外人才签证、工作、居留等保障措施,为高层次外籍专家创新创业开辟绿色通道。以数字技能人才培育为例,余杭将锚定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工程应用领域的人才需求,建立产学研一体化人才“订单式”培育模式。

这里有服务新范式。从“最多跑一次”的政务效率到“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的庄严承诺,再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服务理念,余杭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创新生态最优区”。余杭区将贴心的服务送到企业与人才面前,以线下企业(人才)综合服务中心、线上“余省心”平台特色服务,推进企业诉求高效闭环解决,实现惠企政策一站式兑现等。

资金的灌溉、人才的汇聚、服务的滋养,一步步重塑着价值链与生态链,“文化+科技”的种子正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上一篇:不要GPS导航要AI算法 自主响应时间达到毫秒级 当无人机有...
下一篇:余杭迭代优化半导体产业创新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