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徐超) 2月10日,杭州市余杭区海创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与国内机器人领军企业杭州云深处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深处科技”)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杭州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围绕“强脑”与“强体”关键技术开展联合攻关,打造杭州公版机器人,加速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程,为区域乃至全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此次合作是余杭打造“硬科技”生态的又一里程碑。创新中心依托浙江大学与余杭区的双向资源,聚焦机器人“强脑”技术研发与场景应用;云深处科技则凭借机器人领域的核心技术积累,在运动控制、硬件研发及产业化落地方面占据优势。双方以“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为原则,致力于攻克人形机器人智能化、高精度控制等“卡脖子”难题。

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陈光表示:“此次合作不仅是技术协同,更是体制机制创新的实践。依托浙大科研团队与余杭产业生态,我们将加速推动实验室成果向市场转化。”云深处科技创始人朱秋国强调:“创新中心的场景资源与我们的产业化能力深度融合,将缩短技术到产品的周期,抢占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制高点。”

根据协议,双方将重点围绕“公版机器人”开发,在医疗、教育、应急等领域开展示范应用。创新中心在人工智能算法、环境感知等“强脑”技术上处于国际前沿;云深处科技的“绝影”系列机器人已在能源巡检、灾难救援等场景实现商业化落地,其运动控制技术全球领先。二者的结合,有望突破人形机器人复杂场景适应性与自主决策能力的技术瓶颈。

促成合作的背后是余杭雄厚的科创底蕴。余杭已汇聚超30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之江实验室、杭州超重力场等“国之重器”相继落地。2024年,余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2298亿元,占GDP比重68.5%,连续四年斩获“科技创新鼎”。此次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强强联手,正是余杭“全域创新生态”的生动缩影。

余杭竞逐未来产业的步伐愈发铿锵。2024年,余杭启动“中国飞谷”建设,低空经济、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加速集聚。此次合作亦与区域战略深度契合——通过政策扶持(如“机器人产业15条”)、人才引进(三年净增14万人才)、企业梯度培育(30万市场主体活力迸发),余杭正构建“热带雨林”式产业生态。

此次合作不仅是两家机构的共赢,更是余杭推动“数实融合”、竞逐全球科技高地的关键落子。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杭州公版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余杭或将成为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新地标,为中国智造再添一张闪亮名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