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宋晗语) 余杭区的营商环境,让企业家有怎样的获得感?市值风云,一家主要做数据软件和数字化平台的公司,总部设在北京,其杭州分公司主要负责App、数据模型的研发和维护。昨日,记者专访市值风云创始人杨峰,听听来自他的“肺腑之言”。
记者:杨总您好,春节期间您在朋友圈发布了一条点赞余杭区营商环境的帖子,现在网上有很多人都在转发,您当时有想到过会这么火吗?
杨峰:完全没想到。那会儿的热点都聚焦在杭州,比如杭州科技企业上春晚,DeepSeek横空出世,《浙江宣传》刊登《“寻龙诀”怎么念》,这些事件这样集中式爆发,一定是有原因的。我于是想到自己在余杭区待的这五年间,接触到的余杭政府为企业营商环境所做的各种细节,就有感而发写了这一段。五六段话,大概也就写了几分钟,所以那个朋友圈表达的就是我最真实的想法。
记者:印象中这是您第二次在朋友圈公开点赞余杭区政府,第一次是什么情形让您有了如此感触?
杨峰:2024年6月,我们公司收到了来自杭州未来科技城管委会的102.82万元补助,其中研发补助91.14万元,房租补助11.68万元。之前,公司还收到过管委会两笔现金补助。在经济环境并不乐观的情境下,余杭毫无预兆地给公司账户打了100多万补贴款,而且前期没有任何电话,我们也从没去部门“拜访”,政府一声不吭把钱打了,当时的感觉就是“太激动了!”所以忍不住发了一条朋友圈,内容是“感谢杭州未来科技城管委会!每年两三百万现金补贴直接打到账上,然后发个短信告诉你:钱到了,你们查一下。如果地方政府都有这样的服务水平,(企业)何愁走不出低谷?欢迎大家都来余杭区创业。”
发朋友圈的原因不止是因为补贴资金的到账,而是这笔补贴的构成。不同于税收补贴,作为一家主要做数据软件和数字化平台的公司,我们每年的研发投入在1300万-1400万之间,那笔资金是作为企业研发费用20%的返还,相当于政府替我们发了几个月工资。这笔资金的到账让我们一下子有了足够的信心。
记者:我们了解到,市值风云企业总部在北京,后来计划到其他城市设立研发中心,是什么原因将目的地选在了杭州,选在了余杭?
杨峰:首先,因为企业发展核心需要研发软件,那就必须找互联网氛围好的地方、相关人才集聚的地方。杭州是不二之选,余杭作为其中互联网底蕴最浓厚的区域,拥有行业龙头集聚在此,更是我们想要落户的目的地。第二,我在和余杭区招商部门的同志聊天中发现,这里的政府在主动适应时代的变化,这让我觉得很触动。一个区域的高速发展,不再依赖“劳动密集”,而是“智力密集”,哪里有人才,优秀的企业、高精尖的技术就会往那里扎堆,这是中国经济结构改变导致的结果。余杭主动去理解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头,尊重企业家、研发人员的个性需求,这个让我觉得很舒服的营商环境,一定是政府敢于先行先试、且酝酿了很久的结果。最重要的一点是,余杭政府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没有“咄咄逼人的气质”,反而更像一个扁平化、互联网化的大公司。我们与政府部门对接,聊天过程像是谈一个项目,他们懂互联网企业的发展规律,懂当下一些年轻企业家、技术人员的特征,比如潜心技术、不善交际等,所以我们在与政府沟通时是非常舒服的,办事效率非常高。
记者:您在朋友圈提到,余杭政府是最懂企业的政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触?
杨峰:就拿去年收到政策补贴那次来说,从招商部门主动提出帮我们申报,到最后资金到账,我总共与相关部门的同志见过2次面,以及1次仅15分钟的评审会,速度真的是太快了。期间,政府部门没有要求我们准备ppt,我们没有做过计划书,所有的前期工作相关部门全都做好了功课,过程中,我甚至不清楚对接人的职务,放下恭维和客套,所有流程,企业和政府都处在一个平等的关系中,这样的政企关系,让我觉得余杭不愿意给企业添麻烦。政府给自己的定位很清晰,就是来服务企业的,这些都是我的亲身体验,我认为余杭区真的是最懂企业的政府,让我们可以心无旁骛专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