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唐伟) 近日,由省委人才办指导、省人才发展研究院主办的“浙江省人才工作创新案例(2025)”评选结果公布,余杭6个案例入选,其中最佳案例2个、优秀案例4个,入选数量位居全省区县第一。
“余杭区打造以青年为主体的教科人一体发展创新单元”入选最佳案例。区委人才办牵头以未来科技城核心区为试点,融通产业平台、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探索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以激发青年活力促进创新人才早期发现,以人才共同培养破解教育产业供需错配,以人才有序流动促进教科人资源一体配置,打造“创新成果首发、应用场景首试、企业产品首创、优秀人才首选”的创新单元。
“良渚实验室探索博士层级的教科人一体化 打造双栖双创型人才培养新范式”入选最佳案例。良渚实验室聚焦疾病导向下的有组织科研,建设良渚双创博士学院,按照“大赛招生、良渚护航、政府支撑、基金加持”的思路,探索“博士层级教育、疾病导向高科技研发、双栖双创人才引育”教科人一体化新模式,重点开展博士毕业后的继续教育,致力于培养一批具有科学家素养和企业家精神的双创型人才。
“余杭区数字经济人才学院助推数字经济产才深度融合”入选优秀案例。区经信局、区数字经济协会成立数字经济人才学院,以“人工智能+”为主攻方向,构建“两新融合”高质量发展生态,通过“引”字当头聚合力、“育”字为要砺人才、“用”字为先搭平台、“留”字托底优生态等,打造“党建+人才”双向赋能、“产业+人才”深度融合、“生态+人才”精准匹配的生动格局。
“政产学研协同育才 余杭数字人才‘磁吸效应’的创新实践”入选优秀案例。区数据资源管理局打造“一盟一会两中心”平台矩阵,在全省率先出台区县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探索制定数据产业统计、数据企业分类标准,形成了涵盖全区超万家数据企业的产业图谱,实现数字人才培育壮大与数据产业能级跃升同频共振。在“算力券”“模型券”的基础上新增“语料券”,组织开展“数配汇”等活动,搭建政企交流合作平台。
“政产教融合探索卓越工程师培育新机制”入选优秀案例。余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联合杭州优稳自动化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建设工业智能型工程创新与人才培养基地,连续举办5届卓越工程师雏鹰训练营,培育青年工程师300余名;整合各方资源,组建开发区卓越工程师联盟,引进全职院士,落地新型产业基金;打造“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的工程师发展模式,实现人才培养、载体建设、引进机制协同创新。
“垂直农场产学研载体引领高层次人才集聚实践”入选优秀案例。黄湖镇以浙江普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垂直农场项目为牵引,通过人才产业库、孵化空间库、项目资金库联动,实现政策、空间、资金一体化保障;推动“高校—企业—镇域”协同育才,建立“研发中心+示范基地+新农人专班”体系;完善人才认定、专班推进、拎包入住等服务体系。截至目前,项目引进高层次人才50余名,博士占比超40%,带动村级集体年增收约80万元、农户人均增收3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