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媛) 深秋,中泰街道新泰村,一座被40余棵桂花树香气浸润的院子,银桂、金桂如碎金碎银般缀满枝头。这个院子有个恰如其分的名字——“桂苑”。新主人赵子丹在这里把秋天“腌”进了生活。

占地20多亩的桂苑,从建造之初便暗藏巧思。邀请园艺人才精心筛选适配本地气候的桂花品种,指导工人规范种植、科学养护,还联合设计人才,在保留合院古朴风貌的基础上,巧妙增设石凳、廊架等休憩设施。

“这里有山有水,离城区近,离家人近,离生活更近。”今年4月,因长辈是余杭人,怀着故土眷恋的赵子丹一家从钱塘区搬进了这个小院。

走进桂苑,正见赵子丹在院子里俯身拔草,信手采几枝桂花、几束跳舞草,再配些白色芦苇,简单摘拣、配色、捆扎、插入瓶中,室外的野趣便搬进了室内。“这下,室外是桂苑,室内也是‘桂苑’。”一盆清雅别致的桂花盆景,就这样诞生了。

因4月才搬入,院子还带着些未加雕琢的“野劲”,但赵子丹心里早有蓝图:“以后我想在桂花树下种一整条的中草药带,把院子对外开放,让小朋友来做亲子活动。”

院子旁的白房子里,她的“桂花创意”不断:用冰淇淋饼皮做杯,倒入丈夫煮的热咖啡,淋上自制桂花蜜,杯口缀一圈桂花,一杯可食用的“甜蜜蜜”咖啡就此完成。“有了桂花蜜后,咖啡苦中带甜,杯口的桂花也能吃。”赵子丹笑着说,“我叫它‘甜蜜蜜’,希望每个人的生活都甜甜蜜蜜。”

午饭时分,赵子丹开始在院中炖起一锅桂花鸡,选用乡间走地鸡,加入姜片、枸杞与红枣一同慢炖,出锅前撒上一把新鲜的桂花。鸡汤醇厚,入口是肉香的暖,回味是桂花的清,引得路过的村民纷纷驻足。赵子丹热情地递上一碗,大家亲切地叫她“桂花姐姐”。

饭后,赵子丹又端出桂花番薯、桂花披萨来奉客。她指着院角新垒的小窑跟大伙介绍:“这是我们专门造来用于烘新鲜桂花的,桂花烘干了才香,能熬蜜、做糖,裹在番薯上是绝配。”刚出炉的番薯和披萨裹着晶莹的桂花糖浆,咬一口,软糯香甜。

桂花红茶、应季的桂花雪梨饮、桂花糖、桂花糕、桂花炒货……桂苑里的桂花美食与盆景琳琅满目。这里成了朋友们聚会团建的热门地,唱歌、聊天、遛娃,桂香弥漫中,寻常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

在赵子丹看来,遵循自然的韵律不仅是一种生活情趣,更是一种生活哲学。“我们不只是在过生活,更是在参与自然的时序,把四季的馈赠内化成生活的能量。”接下来,她还计划在冬梅绽放、春桃樱盛开的时节,将更多时令元素带入日常。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