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徐赣鹰) 开通无人机航线83条,建设起降点58个,13家产业链企业获专精特新认定……过去一年,余杭锚定争创国家低空经济综合产业示范区核心区目标,以加速度奔跑状态起势造势,项目引育突出精准,场景拓展突出多元,企业梯队快速增容,低空要素化、要素场景化、场景经济化“三化”加速推进,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多重因素呈现互促互动良好局面。
“通过创新驱动和应用牵引,公司将分阶段建设覆盖全省的低空无人机医疗运输网络。”这是杭州迅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章磊对记者说的一番话。2024年,由迅蚁科技打造的常态化无人机急救送血航线开通超50条,覆盖浙江省血液中心、浙大一院、浙大二院、余杭二院、余杭三院等,其中涉及余杭19条,覆盖6个镇街、40家医疗机构。截至目前,迅蚁科技已在全国30多个城市开通近300条商业化运行航线。
像迅蚁科技这样的原创性、原生型高新技术企业,正是余杭拓展低空经济多元场景的主力军。作为国家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余杭积极组织迅蚁、丰翼、韵鸢等无人机运输企业,加强“低空+医疗服务”“低空+电商物流”“低空+城乡治理”“低空+文体旅”等领域场景应用探索。
在即时配送、快递物流业务场景应用上,开通美瑭广场—人工智能小镇、万达广场—人工智能小镇、梦想小镇—西湖科技园等物流航线。此外,12个镇街已设置56条常态化巡查航线,基本覆盖全区主要城市化区域。2024年末,由杭州西站至钱江新城来福士广场、未来新湖中心至萧山湘湖、临安锦城等地的直升机“低空巴士”开通试运营,为市民打开便捷化低空消费生活新空间。
“中国飞谷”是余杭着力打造低空产业发展新高地、树立低空产业新地标的标志性品牌工程。
截至目前,位于杭州未来科技城的“中国飞谷”低空经济产业园已累计入驻相关企业25家,其中2024年招引17家,投资总额达85.26亿元,一批涉及无人机整机、芯片与传感器、定位导航等关键零部件技术的引领性项目被精准引入。
为策应未来科技城核心区“中国飞谷”低空经济产业园,余杭建立了南湖未来科学园产业拓展区、环北航区域产业联动区。
这一年,余杭发布全国首个区级空地一体产业政策——“低空经济18条”,设立30亿元低空经济产业基金,畅通低空经济发展的“金融血脉”。
在成果转化奖励方面,对获得eVTOL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相关资质企业每年最高资助3000万元。余杭还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启动低空交通航路航线网和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编制。
这一年,由天目山实验室、之江实验室、杭州低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迅蚁科技、零零科技等组建的低空经济产业联盟成立;“天目山一号”氢动力长航程多旋翼无人机成功首飞;全市首个枢纽型无人机公共垂直起降场——梦想小镇公共起降场启用……
岁末年初,余杭低空经济领域又传来喜讯:位于南湖未来科技园的南湖低空试飞场完成可行性研究批复,有望今春开工。该项目包含多个eVTOL起降单元、无人机标准起降单元及轻型直升机起降坪、固定翼飞机跑道,将为余杭区乃至杭州市低空经济发展带来基建新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