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杨阳) 沿着235国道往余杭的西北方向驶去,一路上都有溪水相伴。跟随溪流转过几个弯,大片毛竹映入眼帘。竹林掩映间,位于泗溪村的竹材分解点依稀可见,工人们正在对一车车运下山的毛竹进行初加工。
在百丈镇,5万余亩毛竹林是最美的绿色风景,也是实现强村富民的“金竹子”。为了用好这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余杭农商银行授予溪口股份经济合作社共富低碳信用额度1000万元,该项贷款是余杭区首笔毛竹林绿色金融贷,将专项用于竹产业发展。
“竹产业是百丈的特色产业,以往我们的竹子需要整根整根地运输到其他地方进行加工,运输成本高。在区相关政策的支持下,百丈探索就地初加工模式,率先在泗溪村建设了竹材分解点,搭建竹材处置平台,将毛竹根据后续产业需求,初步加工成不同的规格,大大节约了运输成本,目前已实现良好的自营自收。”百丈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有了泗溪村的成功经验,今年,百丈在溪口村开工建设了第二条生产线。我区首笔毛竹林绿色金融贷,就是为了建溪口村竹材分解点的。事实上,绿色金融贷早已有之,但设立毛竹林专项,这还是第一次。“竹子具有强大的固碳功能,竹产业是当之无愧的绿色产业,大力发展竹产业,不仅可以实现增收,也能起到降碳效果。出于降碳增汇的考量,结合百丈的地方特色,我们推出了这笔专项金融贷。”余杭农商银行行长杨建平说。
据悉,溪口村竹材分解点建成投用后,和泗溪村的生产线一起,基本可以解决辖区的年毛竹产量,同时解决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每年有望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至30万元。
用竹产业实现共富,百丈招式频出。去年,百丈镇与余杭文旅集团合作签约,完成全域5万余亩毛竹林经营权规模流转工作,每户农户增收3000元以上,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50万元。围绕竹林生态、低碳文旅,今年上半年,百丈推出了12条乡村旅游路线,共接待30余家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研学、团建、党建、工会业务;推出农产品开发项目,完成米粿等特色产品开发、设计和销售;承办各类活动和会议接待10场次,累计实现营收250万元。
去年,百丈镇6个村的经营性收入全部突破200万元,平均达215万元,增幅达37%。今年,在毛竹林金融贷、“飞地抱团”等项目的加持下,6个村的经营性收入有望全部突破2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