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4.png

渔民泛舟回家,远处是横跨良渚港的折桂桥

图片5.png

村民在永兴桥边洗菜

图片6.png

生活在良渚港畔的居民

图片7.png


图片8.png

渔民大队加工坊、良渚供销社酒酱门市部都是有历史味道的建筑

图片9.png

钱银荣拍摄的照片被官方采纳,用于良渚古城遗址申遗

(记者 朱解语) 70岁的钱银荣在瓶窑从事野外勘探40年,端起相机记录人文和自然景观是他最热爱的事。在他拍下的几十万张照片中,良渚港留下了怎样的光影呢?

钱银荣给我们展示了一张照片,在碧波荡漾的良渚港上,打网村的渔民卖完鱼泛舟回家,远处,折桂桥静静伫立着。

这座桥于明万历年间改建,清雍正年间重建,南北向横跨良渚港。这里的村民依水而居、靠水吃水,良渚港也是村民撒网捕鱼、洗衣灌溉的母亲河。

这幅宁静的江南水乡画卷,让钱银忍不住多次前往,希望用光影记录下美好淳朴。

“2020年初,我去打网村扫街,看到了这座渔民大队加工坊,就拍了下来。”钱银说,当地渔民将渔获送到加工坊处理,再拿到农贸市场里售卖,在路边逛逛,能看到男人捕鱼、女人处理鱼,人们端着饭碗、带着盆子洗衣服的场景,满是市井生活的鲜活感。

另一张照片上,记者在良港路116号上方看到“良渚供销社酒酱门市部”的门牌,距今已有七八十年。“当时是一个供销社职工承包了店面,柜台、盛酒的漏斗都是以前的。这样有历史味道的建筑,以后可能就越来越少了。”钱银看着照片感慨道。

钱银是金华人,毕业后进入浙江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常年在野外勘探超声波、电磁场、地震波等,在瓶窑度过了40年的光阴。2010年临近退休,他开始接触摄影,尤其热衷于拍摄古桥。

从大观山到大运河,这条蜿蜒的良渚港上,钱银拍遍了良渚的永兴桥、杜甫桥,瓶窑的报恩桥、房家桥、长命环桥等,文件名上还细致标注着几墩几孔。

谈话间,钱银翻出一张照片,一座低矮的古桥横跨着一湾碧水,村民蹲在河边洗菜,演绎了一幅人水相融、和谐共生的画面。

照片中的永兴桥位于良渚街道杜城村,始建于明代中期,桥为普通三孔石板桥,长十余米,宽约一米三。“很多桥经过了重修,但真正的古桥没有栏杆。因为以前村里的农民要挑担子、箩筐。”钱银分享道。

“我会先普查一遍重点水系,选好点位去拍,像对待工作一样对待摄影。”钱银骄傲地翻开一本摄影画册说,当年,在良渚古城遗址的挖掘现场,他也扛着相机去拍照,犹记得莫角山的草地上结了厚厚一层霜。其中,他的两张照片被官方采纳,用于良渚古城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钱银说,下雨刮风自己也会去拍,前后用坏了三台相机,几个硬盘加起来存了10TB。在他眼中,良渚港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蕴含着熠熠生辉的价值,虽然历经风霜却永不褪色。

“良渚港见证了我的青春岁月,也陪伴了我的退休时光,所以想记录下来,留给自己回味和珍藏。”钱银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