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余杭遭遇近年来最严重的梅雨汛情。自6月19日至6月28日,全区面雨量达370毫米,超1999年同期350毫米。东苕溪流域全面告警,连续高水位运行8天,且正值西险大塘达标加固工程施工之际,统筹安全与发展面临重大挑战。
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余杭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指示,团结上下,全力打好防汛攻坚战。全区未发生人员伤亡,也未发生明显灾情。
灾情就是命令,险情就是战情。防汛过程中,区防汛指挥体系高效运转。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靠前指挥,每日早晚召集会商科学研判调度。区分管领导包联指导,下沉一线检查督导防汛抢险救灾工作。区防指实体化运行“1+3+2”参谋部架构,成立多个工作组。相关成员集中进驻,每日由区领导带班值守,强化调度指挥,加密会商研判,压实防御责任。同时,预警叫应直达基层,下发高等级预警叫应工作指引,明确镇街、村社两级在不同预警级别下的响应标准、工作职责和操作流程,通过多手段叫应镇街党政领导迅速到岗,启动运转基层应急体系。
余杭还系统落实风险管控举措,科学调度错峰调洪。不间断地与省、市防指和上下游沟通对接,协调联动青山水库“上蓄”、东苕溪与北湖“中滞”以及德清大闸“下泄”,延迟北湖蓄滞洪区分洪88小时。6月27日下午,余杭抢抓洪峰到来前的时机,启用北湖蓄滞洪区,有效削减东苕溪洪峰,为后续防御强降雨赢得主动。同时,实行“百米一岗”巡塘工作,将堤塘责任包干到村社,发动党员干部群众2800余人24小时不间断巡塘查险,及时处置安全隐患。此外,聚焦重点排隐除患,深入开展防汛风险排查,做到风险清单管理、闭环销号、动态清零。
抢险救灾方面,余杭全力保障。坚持“应转早转、应转快转、应转尽转、快转慢回”原则,镇街、村社两级成立工作组,落实人员转移措施。全区启用避灾安置点12处,及时转移危险区域人员1278人。同时,统筹全区应急救援力量全部在岗待命,及时对地质灾害、积水点、堤防险情等进行抢险处置。清查补充物资,准备充足的抢险救援物资和生活保障类物资前置一线,并确保卫星电话信息传送通畅。
组稿/郑锋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