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杨阳 景宇)“未发现坡体异常变形,可以出发前往下一个点位。”一大早,余杭区“驻县进乡”地质队员张强就来到鸬鸟镇仙佰坑村高家堂自然村风险防范区开展地质灾害巡查工作。

每逢梅雨季,我区便会对风险防范区开展地质灾害巡查。目前,我区共有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87个。其中,北部山区鸬鸟、百丈、黄湖、径山四个镇共有43个,闲林、中泰、余杭、瓶窑等4个镇街共有44个。

“这是今年梅雨季开启的第三轮地质灾害巡查,预计两天完成。第一天,我们要去北部山区的21个点位,第二天是北部山区其余22个点位。另一组人员会巡查闲林、中泰、余杭、瓶窑的44个点位。”张强介绍说。

仙佰坑村高家堂自然村风险防范区是今年新增的5处监测预警实验点之一。点位配备了9台自动化监测设备,分别是倾角加速度计3台、管式含水率仪3台、雨量计1个、声光报警设备1台、高清视频1台。

这个风险防范区属侵蚀剥蚀丘陵和山间谷地地貌。人类工程活动主要为切坡修路、建房等,人员聚集于坡脚地带,多切坡建房开挖后形成的人工边坡,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潜在风险主要有斜坡滑坡破坏,威胁对象是房屋位于坡脚的3户14人。

“这边山上的土属于砂土,水极易渗入,过高的水分会造成土体饱和、垮塌,对坡体稳定性影响很大。因此,我们在3户人家的房后边坡后缘的斜坡处各布设了1台倾角加速度计和1台管式含水率仪,两者形成有效补充,起到及时预警的作用。”张强告诉记者。

据介绍,倾角加速度计内部有一个非常灵敏的传感器,一旦土体发生位移,传感器就会发生偏转。与此同时,管式含水率仪的探头也在土地中实时进行土壤含水率分析。

当传感器发生偏转或含水率达到阈值,就会触发报警系统,将土体的细微位移或含水率变化通过5G信号迅速传到浙江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综合监管系统。计算机会在极短时间内辨别坡体稳定性,如有异常,数据信息会以短信形式发送给技术人员、住户、网格员等。

“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自动化监测设备可以实时传送信息,受影响的住户能及时撤离,技术人员也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将风险降到最低。”张强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