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景村防汛志愿服务队连夜开展抢险行动

唐利群带队排查隐患点位

俞云锋背老人出旧屋

(记者 朱解语 李远远 王珏睿 卢佳骏 应可依 陈闻远 陈玮铭 郑锋龙 见习记者 凌怡) 受梅雨期集中降雨影响,余杭已启动西险大塘、南北湖围堤“百米一人”巡塘工作。24日晚,一条“村民们驱车赶来守护西险大塘”的视频刷屏。

“我们要上塘了,急需志愿者。”23日18时左右,仓前街道连具塘村村委发出一则紧急通知,不到2小时就收到了40多名村民的积极响应。大家拿上雨伞、手电筒,穿上雨鞋,立马开启24小时“三班倒”的巡塘查险。

“巡塘队伍里有党员、退伍军人、村干部,还有参与修建过大塘的人。”连具塘村村委副主任金海明介绍说,“实际巡塘的有130人左右,备用名单里还有50多人。”

“我们是老巡塘人了,50多年间,只要巡塘,我们都在。”年近七旬的村干部徐一飞举着伞,拿一根1米多长的竹竿,穿梭在大坝的草丛间观察险情。“我们就住在大塘旁,第一时间参与巡查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他说。

村民刘建省正在仔细观察水位和雨量大小,为了和下一班志愿者做好交接,他经常晚半个小时才离开。“作为一名党员和退伍军人,我们肯定是哪里需要就去哪里,每时每刻做好巡查,第一时间发现上报险情,确保大塘安全稳固。”刘建省说。

村民朱连飞今年60岁,是一位有着40多年巡塘经验的志愿者。到岗后,他陆续巡塘20多个小时,每次巡查8小时不间断。被问及为什么每次都来参与巡塘?他答道:“这是我们的家园,必须守护它的安全。”

村民老鲁前几年因征迁搬离了村子,这次接到通知驱车10多公里赶来。老鲁说:“每次水位上涨或洪涝灾害,我们都要来帮忙,直到险情结束。”

据悉,这支志愿者队伍年龄从22岁到70岁不等,很多年轻人白天上班、晚上接替值守。面临连日的暴雨袭击,连具塘村民众志成城、主动担当,筑成了一道坚固的防汛屏障。

面对汛情考验,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余杭各地的党员、干部、群众纷纷行动起来,用实际行动守卫家园。

78岁老党员带头冲锋

围堰漫堤抢险成功

头戴斗笠,身披雨披,今年78岁的孙德祥,在夜色中依然精神矍铄。

24日夜,闲林街道万景村25组受地势影响,河水倒灌,形势严峻。

面对险情,一个以党员、组长为主的志愿服务队迅速组建。“大家都没有想到,有50年党龄的孙阿公也第一时间报名了,我们作为年轻后辈,更要冲锋在一线。”万景村党委书记陈荣伟说。

抢险现场,大家各司其职,有的挖土、有的装袋、有的搬运沙包、有的照明……夜色朦胧,不少人都戴着一顶用来照明的头灯,微小的光束汇聚在一起,照亮整片滩涂。

“沙包要这样垒,阻力才会更大,不容易被冲垮……”孙德祥年龄最大,经验也最丰富。在他的鼓励下,志愿队员们克服道路狭窄、路质松软、漫堤严重等一系列难题,用时一个多小时就成功处理险情。

老兵组建防汛小队

“五分钟内到位,随叫随到”

“我们一定要做好吃苦的准备,把安全放在首位。”24日一早,中泰街道泰峰村村民唐利群和防汛小队三名队员冒雨出发,他们穿着雨衣雨鞋,手拿锄头一路前行,对易发生险情的点位逐一排查。看到河道内有杂草杂物淤堵的情况,他们毫不犹豫地跳下去,徒手清理。

唐利群有12年的当兵经历,退伍后回到村里。2020年,他组建了这支防汛小队,靠着军人的行动力和担当,成为每年汛期的“金牌守护者”。

近期连续强降雨,他们再次冲锋在一线。“一旦有险情,全员紧急出动,五分钟之内到位,随叫随到。”唐利群说,“我们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队伍。接下来会继续巡逻,守卫我们的家园。”

积水没至小腿

民警背起老人蹚出旧屋

23日,瓶窑派出所民警、轻装PTU队员排查到瓶窑镇窑北村时,发现西中水库边上有房屋进水,该住房因年久失修腐蚀断裂,受连日来强降雨影响,房屋四个角已浸泡在雨水中,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老人家,这里不能再住了,一旦发生险情,您的人身安全将面临极大威胁。”老屋内只有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瓶窑派出所民警孙安东耐心劝说其搬离。

“大娘,不要怕,我们来背你过去。”轻装PTU队员俞云锋背起老人,行走在没及小腿的水中,将老人带至安全区域。随后,村委介入,帮助老人解决了住宿问题。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