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未来科技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实施三个“一号工程”,全力参与全市“两场硬仗”,牢牢把握余杭区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重大机遇,经济呈现持续恢复、回升向好态势。1-12月,未来科技城规模企业营收达到10179.2亿元、增幅10.1%,税收达到563亿元、增幅14.53%。杭州未来科技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功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实现余杭高新区建设“零”的突破。成功发行全国首单全流程市场化专精特新知识产权证券化(ABS)项目,人才“双向双创”改革试点获评全省优秀等级,成立全省首批省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分中心,全区首个工业园区有机更新项目——高桥云港顺利开园,获得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刘捷批示肯定。梦想小镇党群人才服务中心成功入选2023年度省级示范区域性两新组织党群服务中心名单。
一、2023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全力以赴拼经济。一是招才引智高层次。1-12月,新增顶尖人才21名,其中两院院士11名,海外院士5名,诺奖获得者1名,海外高层次人才总计新增550名。积极跟进米格尔院士项目,落地王以政院士、江雷院士等高层次人才领衔企业项目。举办两次高层次人才项目评审,新增人才落地项目70个。二是招大引强高质量。1-12月,签约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04个、超额完成全年任务,总投资额突破750亿元,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5个,20亿元以上项目11个,10亿元以上27个。三是创新资源高能级。加大创新资源要素集聚,持续深化杭州超重力场国家重大科技设施研究院合作事宜,脑机交叉研究院顺利入驻中泰工业园区。推进杭州细胞技术与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浙大科技园启真脑机智能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等创新平台建设。依托中电海康集团建设物联网先进技术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已累计合作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8家大院名校,与清华大学联合成立“类脑计算联合研究中心”。
(二)一心一意抓发展。一是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全力以赴做好项目推进,支撑产业发展潜力,抓好“拿地即开工”,顺利出让9宗工业用地,总面积206亩。二是成果转化开局良好。深度对接各大实验室成果转化,组建杭州未来科技城科创联盟,累计促成9个产学研合作项目和5个实验室成果转化落地项目。获评2023年度杭州市概念验证中心3个。与中科深圳先进院合作设立和举办“率先杯概念验证大赛”,吸引超200个杭深两地优质科技项目和40余家资本参与。之江实验室成功组建5亿元成果转化基金助力实验室项目孵化。1-12月年累计技术交易额达197.9亿元,同比增长24.7%。三是腰部企业不断壮大。新增上市企业4家,目前累计上市企业23家;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4家,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935家。累计82家企业入围省专精特新,42家企业进入数字工厂、未来工厂企业培育梯队。共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2家,省“隐形冠军”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20家。成功认定2023年度杭州市总部企业40家。
(三)强力建设新中心。一是城市颜值更靓丽。加快塑造一流中心城区最美形象,优化城市景观风貌,全力推进城乡风貌样板区建设,“梦想未来”城市新区样板区获评新时代富春山居图样板区,“云上科创”特色产业风貌区获评省级城乡风貌样板区及省级民生实事项目。以国际化视野高效推进余杭直街等项目概念方案设计,打造新中心特色亮点地标。二是有机更新更深入。持续推进“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行动,推进园区有机更新工作,完成义桥、朱庙、金星等9个园区有机更新方案的编制工作,启动有机更新用地658亩,新增提升改造项目11个,征迁土地756.68亩,作为产业发展储备用地。截至12月底,已有朱庙、金星等8个园区启动土地出让或者建筑改造工作。三是商业氛围更浓厚。顺利完成梦想小镇提升改造一期工程,签约入驻8号黄油烘焙店、MANNER、berry、猫的天空之城概念书店、All in喜剧公园等多家优质商业项目,签约面积约4600平方米。举办2023杭州梦想小镇半程马拉松、狂享音乐会、迎亚运·潮端午、亚运时刻·活力当燃、“月满华诞·寻梦ZAO物”中秋诗会、ELLE风尚大典,未来音乐节等多元化文体活动,提升梦想小镇创业大街人气。
(四)对标一流优生态。一是重点活动“不停歇”。持续发挥重大赛会对人才和项目的虹吸作用,成功举办2023未来数商大会、2023《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十大突破性技术”主题峰会、2023年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一会一赛一展”、2023未来产业发展大会等重大品牌活动30余场,提升科技城知名度、影响力。二是企业服务“不掉线”。持续打造“增值式”企业服务,成功发行全省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ABN模式),“知识产权证券化改革项目”列入第一批浙江省营商环境“微改革”省级项目库清单,“浙江省人工智能产业专利导航项目”获浙江省十大产业专利导航典型案例。实施“伴飞行动”,开展“周三面对面”政企服务活动,为企业答疑解惑、纾困解难。累计组织“周三面对面”政企交流座谈会41场,覆盖企业415家,协调解决企业诉求842个。三是产业空间“不止步”。持续实施“大孵化器”战略,新增孵化载体19个,新增面积100.16万方。迭代升级梦想小镇,优化空间利用,通过提质增效盘活近万方空间。全区首个工业园区有机更新项目高桥云港顺利开园,成功引进优质科技型企业85家,入驻员工2500余人。
(五)学思践悟新思想。一是思想理论学习与时俱进。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党员专题学习及研讨30余次,发动机关、两新149个党支部制定主题教育学习计划,2721名党员参与学习全覆盖。组织管委会全体干部职工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轮训学习15次,参学量达2600余人次。梦想小镇党委“五创”工作法入选中央组织部创新案例。海创园和梦想小镇入选全国党建引领园区高质量发展百佳园区。海创园党群人才服务中心荣获百个省级示范党群服务中心荣誉。二是干部队伍素质得到提升。打造“赋能争先向未来”干部大讲堂,组织管委会全体干部职工参与学习,持续夯实理论根基。目前已开展教学10场次,覆盖1600余人次。顺利推进国有企业人员招聘,畅通选人用人通道,开展行政、事业干部和国有企业管理骨干调整工作,全面提升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热情。三是清廉园区建设深入推进。严格落实上级关于清廉开发区(园区)建设工作“八个一”工作要求,组织开展动员大会,制定实施方案,签订部门工作任务书,推进形成上下一体、横向联动工作格局。年初以来,分层分级开展谈心谈话153次,更新完善科级及以下人员廉政档案172份。
二、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未来科技城将继续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区工作部署,锚定国家级高新区建设目标,以高层次人才促进高水平科技创新,以高水平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城市新中心”高标准建设。
(一)在高层次人才上下功夫。一是拓宽“引才”视野。积极响应全球高端人才资源重组新格局,主动参与抢夺竞争,集中资源实现“灵魂式”人才引进新突破。同步与海角网等海外资源丰富的机构开展合作,用好海外引才站,吸引更多海外高层次人才。支持举办创新性、国际化的大赛,以赛遴选好项目、以赛吸纳好人才。二是深耕“育才”土壤。深挖之江实验室、阿里巴巴集团等科技城内大企业大平台资源,加大对新招引重大项目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规上企业等的排摸对接,拓展人才挖掘深度。三是优化“留才”生态。不断重塑人才工作流程,探索服务的跨部门协同,为人才提供一站式解决路径。高效精准落实“黄金68条”,深化人才创新创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改革,持续用好人才投、人才贷、人才险、“知识产权贷”等创新举措,解决人才落户、子女教育、医疗保障、车辆上牌等关键小事。
(二)在高质量项目上求突破。一是紧盯头部招大引强。围绕五大产业生态圈,瞄准行业高赋税值、高成长的税源项目。扩大招引合作渠道,对外加大招商力度,赴北、上、广、深精准招商,力争引入更多世界500强区域总部、央企及国字号及链主企业等标志性项目。二是聚焦产业强链补链。立足重点产业链创新链图谱,推进产业链精准招商。聚焦网络和新一代人工智能、数据安全、空地一体、元宇宙、脑机接口等未来产业赛道,主动出击,精准研判,集中力量攻坚重大产业总部项目,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三是瞄准制造补齐短板。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大高端制造业、新能源等新兴智能制造产业布局和项目招引力度,推进制造业数字化,加强5G、工业互联网、未来工厂、工业机器人等技术应用,提升数实融合步伐,赋能实体经济。
(三)在高水平服务上创新绩。一是打造增值化服务亮点。深入实施企业服务“伴飞行动”,持续开展“周三面对面”政企座谈活动。深化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打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融合。做优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强化金融赋能,助力企业做大做强。持续巩固人才、企业和科技城发展合伙人关系,擦亮“阳光雨露”品牌。二是破解专业化空间难点。深入实施“大孵化器”战略,推进梦想小镇迭代升级,做优人工智能小镇、XR产业园等产业园区,加快推进朱庙、永乐等工业园区有机更新,加快实施未来谷、南湖健康谷、未来数港等供楼项目。三是补齐产业化落地痛点。锚定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目标,建强专业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加强与杭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联动,发挥好未来科技城科创联盟作用,跟进之江智能产业创新平台、天目山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项目,以科技成果转化赋能企业发展,加快构建政企研多方协同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
(四)在高标准党建上建新功。一是持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持续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高质量推进主题教育系列工作。加快推进梦想小镇党群服务中心提升改造,浓厚机关、两新党建宣传氛围,通过“党员先锋岗”创建选树、两新领域“十园十品”品牌创建等活动,深挖提炼党建特色内涵。二是持续加强干部实践锻炼。持续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强化干部队伍理论武装。注重干部能力培养,强化干部多岗位锻炼,以完成重大任务、开展项目攻关等方式多领域锤炼干部队伍。完善干部激励机制,常态化开展干部考评考核,持续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三是持续推进清廉园区建设。根据实施方案时间节点要求,扎实推进清廉园区建设,依托“清风护苗”专项行动、“三会一课”、周三夜学、“政治家访”、“玉琮杯”清廉微电影微视频大赛等契机,将廉政工作与经济平台主责主业紧密切合以来,实现既能追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高线,又能守住干部不倒下的底线,更能够打造清廉与发展共融互促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