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余杭被调查到的中国新记录种淡黄盖蘑菇(左)和双色裸柄伞(右)

本报讯 (记者 朱解语 通讯员 杨沁钰) 对于人口普查,大家或许都不陌生。但自然界的“人口普查”,你了解吗?近日,余杭区首次公布全域全类群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结果。

“淡黄盖蘑菇是一种中等大小的蘑菇,幼时菌盖形状像圆锥,随着成长逐渐扩展为半球形,直至平展,通常以群生或散生的方式在森林里生长。这种蘑菇也是我们在余杭辖区内首次发现的中国新记录种。”市生态环境局余杭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为期一年的调查,余杭不仅摸清了生物多样性的绿色家底,还有不少新发现。

2022年11月,市生态环境局余杭分局委托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北京林业大学等7家科研单位,组建了近200人的调查团队,对余杭进行全区域、全类群、全网格多样性本底调查与评估。

结合现场调查与历史资料,余杭发现并记录了陆生高等植物、陆生哺乳动物、鸟类、两栖类和爬行类、昆虫、大型真菌、内陆鱼类、内陆浮游生物、内陆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内陆周丛藻类等各类群物种共计2206种,野生及城市植物群落植被类型16种。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其中,余杭还发现淡黄盖蘑菇、双色裸柄伞、夏威夷假小孢伞、木生假雨盘菌等4个中国新记录种,以及半圆形胶孔菌这一新物种。

此外,调查编目余杭区全域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共5类、51项。其中,传统选育农业遗传资源20项、传统医药相关知识3项、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相关的传统技术及生产生活方式(传统技艺知识)17项、生物多样性相关文化习俗7项、传统生物地理标志产品相关知识词条4项。

“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就好比是自然界的‘人口普查’。本次项目调查天数达325天,调查样点、样方144余个,调查样线长度超126.43公里,编制近20万字的《余杭区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报告》,收集物种电子标本照片和视频28000余条,让我们对全区生物多样性情况有了清晰了解,也为后续科学开展保护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市生态环境局余杭分局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余杭十分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通过机制创新、护复结合、多元共护等方式,统筹实施河湖、森林、农田、湿地等生态系统治理与保护,并利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重要节点持续开展相关科普宣传活动,多措并举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接下来,在充分利用本次调查评估结果的基础上,余杭将进一步强化自然生态保护,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奋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余杭样板。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