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前两天,余杭区图书馆来了一位来自中国台湾的读者。面对近百万册馆藏文献,郑女士带着孩子徜徉在书香之中,感受阅读带来的乐趣,临走时还挑选了一些儿童读物,准备带回去继续阅读,却没想到卡在了借阅这一步。
由于借书需要杭州市市民卡、本地身份证(需有杭州市市民卡的前提)、借书证、支付宝(芝麻信用分550分以上)等凭证,只有台胞证的郑女士一下犯了难。
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积极沟通协调解决办法,尝试了微信、支付宝等免费借阅渠道,在咨询了上级部门及其他图书馆的经验后,以办理借阅证的方式,成功让小朋友把儿童读物借回了家。
自建馆以来,区图书馆一直致力于提升服务质量,为读者提供更多便利。以过去一年为例,区图书馆积极举办各类阅读推广活动,掀起余杭“读书热”。
通讯员 王晓玲 金嘉晔 记者 濮玉慧
延伸文化服务建设 积极创新读者服务方式
为让更多优秀文化服务惠及千家万户,从而实现以文铸魂、以文兴业、以文塑城,2023年,余杭区图书馆以总馆统筹、镇街分馆和余阅空间协同的工作格局,秉承“余阅书香飘满城,共建书香余杭”的宗旨,以读者需求为导向,打造创新型特色阅读品牌,以“阅·传统、阅·成长、阅·未来”三大板块为主线,创设“迎亚运”“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余阅书香之旅”等主题专项活动,持续开展“美丽洲故事会”“向日葵绘本”等品牌系列活动,让广大读者沉浸式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打造全民阅享的文化盛宴,赋能余杭软实力建设。
据统计,2023年全年,余杭区图书馆联合镇街图书分馆和“余阅”公共阅读空间,线上线下联动,开展讲座、读书会、公益培训、展览等形式多样的全民阅读活动,直接和间接参与65万人次。
为了让群众更方便地享受家门口的公共服务,余杭始终致力于增设公共阅读空间,2023年新建“余阅”公共阅读空间28家,完成6个杭州市邻里阅读空间建设。截至2023年底,余杭已建成“余阅书房”“余阅书舍”“余阅书吧”3 种类型余阅空间、城市书房、杭州书房、24 小时自助图书馆等新型公共阅读空间81个,其中有6个书房、23个书舍和52个书吧。
2023年,余杭区图书馆、12个镇街分馆及全区“余阅”公共阅读空间的全年总借阅量较去年有明显增加;举办的“一键借阅”和“你点我买”活动,参与人数突破3000人次;汽车图书馆全年走街串巷,出车次数达到331次,服务读者超8万人。
人本位 智能化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
当前,数字技术发展的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在此背景下,余杭区图书馆不断提升“智慧图书馆”建设水平,根据读者需求增添新设备。除了设备不断更新,区图书馆还建立了地方文献数据库平台,对余杭区地方文献进行全文数字化加工,过去一年已完成300册纸质地方文献数字化,实现地方文献全文远程检索。在更好地减少对文献使用的损伤以及保护和利用余杭区文献资源的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更便捷的查阅方式。
为了让特殊群体的阅读体验“有滋有味”,区图书馆精心设计了一批文化活动。比如,在阅读推广方面,开展走进爱心儿童之家的“向日葵绘本阅读活动”;面向老年人的“阅享夕阳红送福迎新活动”;面向残障人士的“让‘诗和远方’不再遥远”诗歌诵读和手工剪纸活动。余杭致力于让特殊人群享受到平等的公益资源。
此外,区图书馆还特别设立了“沐心·阅读疗愈阅览区”,以书为药、滋补心身,在阅读资源与读者间搭起“连心桥”。阅读疗法是一种辅助性的心理治疗方法,其核心在于馆员依据读者的个人需求,选择适宜的阅读素材,以帮助其从负面情绪中解脱出来,找到重新振作的力量。在“沐心·阅读疗愈阅览区”,区图书馆精心挑选了一系列心理疗愈类书籍,引导读者通过阅读汲取正能量,帮助他们自我疗愈,以更加乐观、坚韧的态度面对生活的挑战。
随着服务惠及面的拓展,余杭区图书馆将一如既往地坚守“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致力于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加卓越、人性化的服务体验,努力让每一位踏入图书馆的读者,深刻感受到阅读的愉悦、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