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阮伟康) 在余杭径山镇的青山绿水中,有个小古城村,村口的铁艺雕塑上,镶嵌着“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十个大字。这些年来,小到沟渠填埋,大到土地流转,小古城村都会在村口百年大樟树下召集村民议事会,发动“众人”力量探寻“众事”的“最优解”。每次“议一议”往往就能把解决方案往前“推一推”,村里的人都说:“商量着办,果然灵!”

“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一句朴素的大白话,道出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大道理,也道出了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的“善治密码”。

作为浙江经济第一区、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核心区,余杭汇聚了众多产业、科技等园区,大量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为特征的科创能量不断融入城市肌体,形成一个个具有“蚂蚁体格、大象能力”的超级片区,激荡着城市发展澎湃动能。与此同时,余杭也面临着利益主体多元、群众诉求多样等基层治理难点。这就意味着,必须找到“最大公约数”,从协商民主出发,引导群众以主人翁姿态、以组织化方式,有序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才能建设属于人民、服务人民、成就人民的美好城市。

以良渚街道金家渡社区为例,该社区地处产业新城重点开发区块,原本的村民正逐步向城市居民转变。十几年前,住进了拆迁安置小区的居民,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窗户外面装上了保笼,一是考虑防盗,二是方便晾晒衣物。但危急时刻,这些保笼也可能成为“夺命网”,影响救援逃生。

今年1月,金家渡社区决定启动筹划已久的保笼拆除工作。为消除居民顾虑,社区秉持“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理念,按照“包干到组、定户到人”的工作方法,通过“敲门行动”发放告知书,并先后召开组长会、居民代表大会等,根据居民意见优化设计方案。同时,推出4间样板房供居民参观,最终确定保笼拆改后以安装雨棚、晾衣杆、置物架和隐形防盗窗“四件套”的方式加强安全防护和外观美化。

仅仅一个月时间,金家渡社区就完成了6984个保笼的拆除工作。“这项工作能赢得居民同意、顺利开展,靠的就是民主协商。”金家渡社区党总支书记程建忠说。

这是余杭运用“两众”法宝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的缩影。近年来,余杭立足城市社区、撤村建居、产业园区、农村、城郊接合部等多元形态治理实际,以改革和创新的思维和办法,不断迭代优化基层治理具体路径、抓手和举措,全力打造“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新中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其中,农村领域强化“议”,深化拓展基层民主协商,强化村规民约刚性执行和文明乡风柔性引导,提升村民自治效力。

城市社区扣紧“责”,健全权责明晰的三方协同机制,强化物业业委会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探索“一人一链一责”工作方法,激发群众参与治理活力。

科创园区深化“融”,理顺党组织、园区运营方、园区企业为重点的“融合治理微生态”,发挥企业党组织实质作用推动园区、楼宇发展治理“双融双强”。

城郊接合部用好“联”,通过实行城郊接合部党建工作标准等举措,联动排摸情况、联抓治理力量、联合处置问题,探索形成党建引领下的联合共治经验方法。

如今,余杭基层民主协商实践已“遍地开花”。比如,鸬鸟镇建立“梨民百姓谈”产业链议事协商机制,积极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链上主体难题共商、销路共拓、品牌共育,累计协商解决难题73个,带动2024年蜜梨全产业链产值超2.9亿元,全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5.3%。再如,瓶窑镇华兴社区通过居民决策共商、按需定建,完成2栋危房原拆原建,成片加装电梯35台,为辖区群众腾置公共空间4500平方米。又如,闲林街道北山社区,针对辖区居民组成复杂、邻里关系疏远等现实难题,创新开展“一米之交 睦邻党建”,搭建“睦邻对话”议事协商平台,化解调处新房交付、物业服务等126起邻里纠纷,推动辖区内3个老旧小区实现准物业化管理运作,让“小区是我家、治理靠大家”的理念深入人心。

“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已走出小古城村、走出径山镇,走入余杭的千家万户,由“盆景”变为“风景”。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