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濮玉慧 俞晓菲) 在日前召开的浙江省千年古城复兴试点工作现场推进会上,公布了2023年度全省千年古城复兴试点工作监测结果。瓶窑镇荣获年度优秀单位,是我区唯一上榜的镇街。
瓶窑,是良渚古城遗址所在地,位于余杭区“两廊一轴”交汇处,也是链接良渚文化、运河文化、径山禅茶文化的中心节点。新时代的古镇是如何走出一条复兴之路的呢?
久远的稻作、蚕桑、水坝等农耕文明,良渚黑陶、南宋韩瓶等陶窑文化,见证三教融合、宋元更替的南山造像,还有广为流传的纸伞、花灯、玉雕、舞狮等非遗技艺……诞生于良渚文化、发展在时代潮流,如今,瓶窑再次找准清晰的新时代定位,在古老的文明之地走出古城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1年12月,瓶窑镇入选省级第二批千年古城复兴试点。2023年,瓶窑镇编制《千年古城复兴综合规划》,并于当年10月完成省级千年古城复兴规划评审,以“文润瓶窑、智造新城、共富样板”为主题定位,确定了“一廊一轴三圈”的总体空间结构,从顶层设计支撑古城活力再生。
针对历史遗迹与文物保护,瓶窑镇以传统风貌修复为手段最大程度保留文化本土特色,对电影院、老茧站、新华书店、原瓶窑一小等建筑遗存加以整治更新,展现瓶窑老街历史底蕴。如今,古城会客厅、余杭纸伞乡村博物馆等新生文化力量,正成为瓶窑新地标和精神家园。东方好礼等文创企业相继落户,助力老街品牌不断打响。而借着瓶窑老街非遗馆群、自然造物民艺研究中心、材料中心、乡村博物馆等载体,老街正致力打造中国非遗民艺复兴地,向着以五千年良渚世界文化遗产边的文化街区为主旨的旅游休闲商业小镇迈进。
古城的活力,源自文化的内生驱动,蓬勃于新时代的产业动能,创新于多元人才的引育留用。
依托余杭数字经济产业优势以及瓶窑工业制造基础,瓶窑镇主动对接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吸引科技人才来瓶窑创新创业,重点布局招引空天科技(低空经济)、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AI算力)等硬科技产业化成果向瓶窑有序转移,以数实融合推动数字经济攀高峰。
伴随杭州北航国际创新研究院落地以及未来科技城的辐射带动,瓶窑镇吸引了大量青年人才、创业人才的集聚,不仅带来了大量专业技术人员的汇集,也促进了产业集群优化和经济社会活力提升。
“创新蓄水池”不断扩大,瓶窑镇以人才集聚提升产业能级。杭州北航国际创新研究院产学研转化示范基地、梦航智谷·硬科技创新中心等成为瓶窑建设打造杭州航空产业发展中枢的平台引擎,不断孵化科技创新型企业就地转化。
2022年以来,瓶窑镇新增省级研发中心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2家,新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8家。近年来,医工交叉、低空经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AI算力)等新兴产业项目集聚落地,不仅为古镇的创新发展和共同富裕之路带来新动力,也为推进“健康浙江—促进健康产业专项行动”贡献了瓶窑力量。
把历史的卷轴向未来铺展,下一步,瓶窑镇将以保护、传承、展示好良渚文化优质资源为目标,将千年古城复兴的总体工作要求融入新阶段的目标定位中,联动余杭区发改局高标准落地实施复兴规划七大行动,着力推动瓶窑古城建设成为展示全面真实的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的“千年古城复兴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