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濮玉慧 金于城) 如果时间有厚度,那么对于余杭剪纸非遗传承人陈富梅来说,八年的热爱与坚持已凝练成工作室里一摞又一摞的剪纸作品。“我喜欢剪纸,一张纸、一把剪子,就能变化出各式图样,每一处细节都是手艺的温度。”陈富梅说。

憨态可掬的十二生肖、精细复杂的城市剪影,不论传统还是现代,都在她的一把剪子下现形。相框里、纸伞上、香囊上、盘子上、灯笼上……剪纸在工作室各个角落平静地生长着。

剪纸艺术距今有1500多年历史。2006年5月,剪纸艺术遗产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仓前剪纸于2019年被认定为余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本来我是学绘画的,2016年才从油画转向剪纸。”陈富梅说,“很多人一听剪纸就想到窗花,其实它有很多新玩法。这些年,我和村社、学校合作,开设了剪纸课,让这项艺术有更多生活化场景,学员们剪起来也更有新鲜感。最近,我就在教老年大学学生利用剪纸做衣服。”

剪纸怎么做衣服?把花样绘制在布上是第一步。老年大学的很多学员没有绘画基础,陈富梅就把花样印在纸上,和布订在一起,再教学员剪。

她抖出一方白布,将剪好花样的植绒布平铺在上方,拿出电熨斗和一大张白纸。“这个白布上面自带一层胶,一边熨烫一边用纸把留白处的胶黏走,两块布就会合到一块了,简单缝合一下就可以穿。”陈富梅指了指旁边架子上的一件衣服成品,“你看这条,我做了三天才完成,上面是凤戏牡丹的图案,拖地裙摆足足有1米长。”

谈及剪纸和剪布的差别,陈富梅坦言:“现在的剪纸衣服以体验为主,日常不会穿。我正在对接服装厂、蜡染工作室等,下回你来我的工作室,也许就能看到更日常的剪纸衣服啦!”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