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水共治’开始的时候,我就在做巡查监督工作了,对那些容易出问题的点位较为了解。”近日,良渚西塘河村民间河长冯晓炜顾不上休息,来到姚家塘污水泵站,查看泵站是否正常工作,有无管道破损、污水外溢的情况。
最开始接触“五水共治”工作时,冯晓炜刚刚退伍,还是个二十岁出头的小伙子。“有时候骑自行车,有时候是电动车,这样巡河跑点比较方便。”冯晓炜说,一双套鞋、一根木棍,都是他出门的常用“装备”。巡查时,哪里堆着垃圾,哪里需要绿化疏通,哪个污水井容易冒污水,他都会记录下来,及时向村里或者街道汇报。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大塘坝港,有阵子田里污水横流,村民呼声四起,怎么办?也只能一处处去找。”要找出田间地头的污染源头可不容易,冯晓炜不顾泥泞和异味,一处处扒开草堆,只为找到那一个个汩汩冒着污水的井盖。经过巡查,他查出问题的根源在于污水管太细无法承受众多农户的污水排放,便向村委、街道建议更换污水管,抬高污水井盖,有效解决了污水排放难题。
“早几年的时候,每次路过这里眉头都撑不开,太臭了!一眼望去,河道里黑乎乎的甚至泛着光,实在揪心。”说起村里的新港蜕变,冯晓炜感触颇深,短短300米,凝聚了治水人的艰辛与努力。
2016年之前,良渚刮起了一阵建违章建筑出租的歪风。流经西塘河村闻家里路段的新港,两岸农户有近30户,几乎家家户户都建起了违章建筑,出租户治水、卫生意识淡薄,垃圾随意丢弃,由于未进行截污纳管,生活污水直接排入这条河道。
2016年,良渚兴起环境整治大会战,民间河长冯晓炜毫不畏惧,挑担啃起硬骨头。“新港是用于给张步桥港泄洪的支流,一条泄洪用的河道黑臭了,村里其他的河道还能幸免吗?整治迫在眉睫。”
简简单单的“整治”二字背后,是一日又一日的上门工作,是一户又一户的耐心劝导。违章搭建涉及农户的土地、利益,不少农户并不理解。他只能“厚着脸皮”上门去讲道理、传政策、做工作,最终用诚恳赢得村民支持。拆除违建、截污纳管、清淤整治、配水,一套组合拳下来,曾经人人厌弃的新港实现了蜕变。
“其实‘五水共治’是一项很复杂、很头疼、很难管理的系统工作,有时候巡河能遇到意识薄弱的村民,直接将垃圾扔进河里,图个方便。那时候,其实我内心很憋屈,只能一次次地劝导、沟通,用一日又一日的坚守去换取一汪碧水。”在冯晓炜看来,“五水共治”关乎民生,人人都是“江河卫士”,人人都是“民间河长”。希望大家都能参与到治水工作中,珍惜水资源,共同守护美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