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媛) 早晨7时许,63岁的沈勤娟在自家的厨房里忙活开了。她戴着老花镜,身穿公益马夹,在白炽灯的映照下,洗切好菜品,用筷子在锅里细心地煎起了素鸡。

“今天,我要去看小施(化名),他家里条件不好,白天家人都不在,我想给他准备点饭菜带过去。”沈勤娟一边忙着手里的活一边告诉记者,她为小施准备了红烧肉、素鸡、炒青菜等家常菜,自今年5月起,她每周都会去探访小施,除了带去热腾腾的饭菜,还有水果、零食和衣物。

六合助残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纪梦梦介绍说,沈勤娟是瓶窑地区的“爱心大使”,十年来,专挑那些费力不讨好的活干。只要有残疾人需要帮助,她都会第一时间赶到,义务提供打扫卫生、修剪指甲、做饭等服务。“区里各种与残疾人相关的活动和赛事,她也从来不落下。上个月盲协组织活动,她一个人服务了六个盲人。”纪梦梦说。

在沈勤娟家的客厅一角,堆放着她的职业技能培训证书:心理咨询师(高级)、中医康复理疗师、人力资源管理师(高级)、公共营养师(高级)、健康管理师(高级)……记者惊叹,在十年时间里,这位退休老人居然考取了十余本职业技能证书。

“有了这些,我才能更好地照顾他们。”沈勤娟笑着告诉记者,十年公益路让她发现残疾人面临的实际困难远比想象的复杂,为了更好地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健康问题、就业问题,她不仅拿出自己的退休金购买爱心物资,还悉心照料他们的日常,并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学习相关专业课程,并逐一获得证书。

“我很佩服她的毅力,很少有人把费力不赚钱的事做得如此认真刻苦。”丈夫许志华感慨道:“她常被亲戚朋友说傻,但她总说,能帮一点是一点,只是微薄之力,看到他们开心,她就开心。”

厨房里弥漫着香气,沈勤娟的一荤三素大功告成,她走出厨房,又开始楼上楼下地跑,很快整理出几袋水果和零食。“差点忘了!”她突然拍了拍脑门,“天气凉了,我前几天特意给他买了一套棉毛衫,得赶紧给他送去。”

9时许,大多数人才刚刚开始一天的工作,沈勤娟已经提起大包小包以及精心准备的一荤三素白米饭,前往小施家。在晨光的照耀下,她的身影显得格外温暖而坚定,而那诱人的饭菜香也仿佛随着她的脚步声在空气中久久回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