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媛) 在共享厨房做早餐,到共享咖啡区煮咖啡,累了就登上顶层的共享露台,那里放眼即是青山绿水;午后的共享教室或许有一场瑜伽课,在那里活动下身体也不错……在青山村,做一回沉浸式的数字游民,只需要来这里——青山青年社·龙坞里。
2021年,青山青年社·龙坞里项目启动策划与设计工作。它原是村里一栋停止使用的水包装厂。开发改造后,这里前拥竹林与溪流,后靠山谷与龙坞水库,内部更是集共享办公、共享居住、共享厨房及小型商业会议室和工作坊等功能于一体,总面积达2000平方米。2023年10月,青山青年社·龙坞里正式对外开放。
“‘生长与乡村,真实无边界’,这是我们龙坞里的设计初衷。我们希望这里可以成为五湖四海数字游民们的栖息地,不断吸引有意思、有想法的朋友们来青山村共住、共创、共生。”青山青年社·龙坞里的主理人黄剑告诉记者。
青山村是中国最美乡村之一,这些年来陆续落地了融设计图书馆、1826摄影博物馆、青山剧场、青山自然学校等20余个艺术产业项目,不断吸引各路艺术家、设计师、文化志愿者、建筑师、摄影师、手工匠人等来此旅居。青山青年社·龙坞里便是来往游民们的完美聚集地。
“共享办公是龙坞里的核心功能之一。主楼一层设有需刷卡进入的共享办公区,区内配置了专属的共享工作位,不仅空间宽敞,还充分保证了办公的私密性。”黄剑介绍说。
记者观察到,龙坞里一楼特别设置了三种规格的会议室,以适应不同规模的会议需求。此外,为满足部分数字游民的团建需求,龙坞里还配备了可容纳24人的榻榻米活动室以及能容纳15人进行厨艺教学的厨房教室。
二楼与三楼则被设计为共享居住区,明确划分成短租与长租两大区域,总共拥有23个房间。在确保个人隐私的同时,这里的数字游民还能享受到包括业主厨房、屋顶露台、厨具租借等在内的多项特色共享设施。
“鉴于村子开放包容的艺术乡村建设特色,在居住期间,数字游民若能为村子贡献创意灵感,或是实实在在地为村里做贡献,我们还会对房租进行减免。年轻人的地盘,一切好商量!”黄剑笑着说。
龙坞里不仅为数字游民提供了安心的居住和办公环境,还额外配备了两大创意共享场所:一是小型展览区,二是自然学习室。小型展览区搭建了一个创意展示舞台,让多样化的艺术灵感与创新思维得以汇聚碰撞;自然学习室侧重于公益性质的分享活动。
除了主楼,在院子里,种子里餐厅、世界杂货铺等第三方空间伙伴也为数字游民们提供温馨的日常服务。自开业以来,已有数十位数字游民相继在此居住。“龙坞里通过多功能空间的设置,满足了数字游民对工作与生活融合的需求,同时也促进了社区的活力和村民的归属感。在这里,每位数字游民的声音都能被听见。”黄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