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化·漆鸟首 浙江杭州良渚古城钟家港遗址出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战国·彩绘浮雕鸳鸯漆盖豆 湖北江陵雨台山楚墓出土 荆州博物馆藏

北魏·彩绘人物故事纹漆屏风 山西大同司马金龙夫妇合葬墓出土 山西博物院藏

当代·能盛水的钵 福建省唐明修漆艺术研究院藏


战国·彩绘凤纹漆耳杯 湖北江陵马山1号墓出土 荆州博物馆藏

西汉·“轪侯家”彩绘云纹漆具杯盒 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墓出土 湖南博物院藏

战国·彩绘漆瑟 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系列文创

本报讯 (记者 濮玉慧 良渚遗址管理区微融媒体中心 摇慧敏) 近日,“不朽——大漆艺术五千年”展览正在良渚博物院展出。展览以良渚文化的漆器为开端,以漆艺源流为线索,从考古与艺术角度出发,通过“为何不朽、不朽为何、何为不朽”三大主题单元层层推进,勾勒出了中国大漆艺术发展过程的基本轮廓。

大漆,是割开漆树树皮,从韧皮内流出的一种白色黏性乳液,经加工而制成的涂料。古语云:“滴漆入土,千年不坏”,说的就是大漆。漆器是指用大漆涂敷在器物胎体表面作为保护膜制成的工艺品或生活用品。表面被涂过漆的胎体经过反复多次的髹涂后,不仅坚固耐用,多样的装饰还能使器物色泽华丽。

大漆最早在何时使用?漆器等实用漆器具体何时出现?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的国家,我国发现和使用天然生漆的历史源远流长。已有的考古证据表明,早在八千多年前,先民就已经对漆的性能有所了解并开始使用,浙江余姚井头山遗址出土的两件木器上的黑色涂层就是人工漆。此外,浙江余姚河姆渡发掘的朱漆碗,已有7000年的历史。河南信阳长台关1号楚墓中出土的漆瑟,彩绘有狩猎乐舞和神怪龙蛇等形象的漆画,也有2000余年的历史。著名的还有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代漆棺上的漆画、山西大同司马金龙墓漆屏风画以及明清大量的屏风漆画等。

漆器制作技艺以独特的文化视角和生动的艺术语汇,记载着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大漆深沉、含蓄、优雅的独特材料美感,也使漆器作品历久弥新,散发深邃厚重的艺术魅力。

考古,让过去拥有未来。走在良博院的“不朽”展厅,古代与当代的界限变得模糊,古代的漆器、漆的材料与当代漆画界先锋艺术家唐明修的作品摆在了一起。古今辉映,一脉相传的文化让我们重新思考过去、今天与未来的关系。

展览以良渚文化的漆器为开端。礼器不是在商周的青铜时代一蹴而就的,在史前时代就有了礼器的萌芽。自良渚起,先民对大漆的运用,跳出了实用器的局限,进入到了礼器的范畴。觚、筒形器、豆、盘等特定的胎体器型与显著增强的装饰功能都暗示其与礼制的关联性。应该说,良渚漆器是玉器之外的又一种礼制产品,一方面它是文明化进程中的产物,另一方面也是良渚文明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可惜的是,由于北方地区自然环境的原因,加之漆木器属于有机质遗存,虽考古发现有随葬大量漆器,但保存状况不佳,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大众误以为漆器是战国秦汉才有。但根据考古发掘来看,其实西周不少贵族墓葬都有出土漆器。

本次展览的“顶流”当属来自山西博物院的北魏贵族司马金龙墓的漆画屏风。该屏风出土于琅琊王司马金龙夫妇合葬墓。屏风画与石床组合,正反两面均有图案,整个漆画画面分为上下四段,朱漆打底,黑漆勾线,内容出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五帝本纪》和刘向的《列女传》,描绘了帝王、孝子等人物故事,具有浓厚的儒家色彩。上古时代的帝舜之妻娥皇、女英,商朝的周太姜、周太任、周太姒以及汉成帝嫔妃班婕妤,数名相隔千年的传奇女性,跨越时空完成了一次“同框”。

司马金龙墓屏风漆画不仅内容都是体现汉文化和儒家价值观的故事,而且漆画颜色浓重艳丽,画中的人物描绘细致灵动,拖地的裙摆衬以漂浮的裙带,多为当时南方的着装风格,由此可见当时南北方文化的融合程度。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艺术家认为,该漆画屏风与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画风接近,当属同时期,填补了北魏前期绘画实物的空缺。此外漆画上的题榜,较典型地反映出汉隶向唐楷演变中,魏书的发展面貌,字体圆润俊秀、气势疏朗,是不可多得的北魏墨书真迹。黏稠的大漆,在匠人手中却如墨汁,可以写出流畅的线条,令人叹服。

不过,漆画屏风已于1月12日结束“出差”回到太原。接替它展出的,是浙江省博物馆的北宋檀木识文描金盝顶舍利函。“识文”指将生漆与细碳粉等粉末混合后堆积,形成高于漆面的图案,营造出浅浮雕立体效果。“描金”指以用金箔或金粉调和入漆,用笔绘于漆面,庄重华美,生动自如。此件舍利漆函堪称北宋以来识文描金漆器最上乘的精品。

大漆的生命还在延续。当代人在传承漆艺的同时又做出更多的创新,融汇了综合材料的漆画、漆雕塑为漆艺在现代语境下注入了新的生命。比如唐明修创作的抄山系列、山水系列等。

良渚博物院也推出了嵌玉饰漆阔把壶冰箱贴、漆绘鸟首形器冰箱贴、漆杯映玉戒指&耳环、陶瓷茶杯、印章等21款文创产品。展览期间,良渚博物院将配套开展多场与大漆相关的专业学术讲座,涉及考古发现、工艺研究、修复保护、艺术创作等领域,以探讨大漆艺术的传承流变与未来发展。

感兴趣的市民不妨去良渚博物院沉浸式体验大漆辉映时代的不朽异彩。

地点:良渚博物院   时间:持续至5月5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