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 关于进一步优化径山旅游交通的建议
届次: 十二届四次
领衔人: 汪辉
附议人: 林勇强
承办单位: 径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协办单位: 区交投集团、区文旅集团、区交通运输局
处理情况: 汪辉委员: 您好! 首先感谢您对径山旅游度假区建设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您的《关于进一步优化径山旅游交通的建议》的提案,经管委会认真研究,答复如下: 便捷交通体系的构建是旅游度假区建设的重要一环,是度假区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随着径山旅游度假区开发的稳步推进,来径山旅游的客流量、车流量大幅增加,原先的旅游交通线路需要进一步优化,管委会将会同相关部门积极推进度假区旅游交通规划与建设。 一、科学规划径山交通线路及停车点位、接驳频次 一是打造大小交通畅达环线。将利用现有村道综合提升改造,计划提升漕雅线-南坞(0.78公里)、南坞-立水线(1.65公里),新建立水线-长双线(0.94公里,已经列入径山镇2024年四好农村路),总长合计约3.4公里,实现双溪集镇与平山村互通,后续开通径山寺-大径山旅游集散中心(长径线方向)、径山寺-大径山旅游集散中心(双洞线方向)等景区公交接驳线路,形成景区交通环线。通过增加进出景区车次,逐步缓解景区交通拥堵,同时,也串联2个集散中心相互引流,全面激发游客消费潜力。 二是加快游客集散中心规划建设。为完善径山核心景区周边的配套功能,谋划新建集散中心1个,在建游客便民服务中心项目1个。新建平山集散中心,该项目位于长径线和喝岭路道路交叉口南侧,用地面积约32亩,力争调出10亩建设田地,用于商业文化空间打造,将提供约600个车位。在建项目位于禅茶交流中心南侧,集旅游中巴小汽车停驻、食堂茶室、功能展厅等服务于一体,用地面积约540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2913平方米,预计今年年底建成。 三是动态协调接驳车频次。协调集散中心、径山村委、桐桥三个点位接驳车频次,及时启动单循环措施,根据客流量大数据及时调整班车运行时间及频次,进一步提升运力,缓解客流高峰期景区交通压力。 四是优化主城区进入径山的线路。目前,杭州西站已开通西站至大径山旅游集散中心的旅游专线,该线的客流人次日益高涨,增设六公园至径山寺的公交专线,切实做到方便市民出游;目前,余杭区内高速公路实施浙A牌照小客车免费通行政策,经询问区主管部门,认为西复线道路不属于融入主城区主干道,且绕行西复线存在可替代道路(G235国道、运溪高架路、留石高架路西延),故其答复暂无法实施免费通行政策。 二、多渠道加强宣传引导 一是疏通工作前置。未来将谋划在进入径山区域时的短信通知内容增加旅游集散中心免费接驳等重要信息;同时,在高德底图、百度地图等导航软件中同步上线停车和接驳具体点位;在集散中心路口发布景区内停车状况,提前引导游客换乘接驳车,减少上山车辆,避免道路拥堵。 二是制定停车资源清单。进一步梳理桐桥、集散中心等可用停车位,谋划设立智慧停车设施;联动村委加强对村民的宣传、引导和教育,规范村民自有停车位出让,做到既能充分利用停车资源,又能惠及民众,让村民在家也能创收。 三是增加宣传渠道与宣传力量。扩展宣传渠道,在度假区自有媒体平台及其他受众广、热度高的本地媒体平台发布景区交通路线、停车资源、免费接驳等信息,如遇特殊情况,及时发布动态调整信息;在杭州西站投放度假区宣传片,吸引游客关注;动员发动村内志愿者,协助相关单位做好景区周边安全、交通、秩序、环境的引导工作。 对于您提出的所有建议,管委会表示赞同且会充分吸纳,后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交通服务网络,通过合理布局景区交通线路、构建“快进慢游”旅游交通体系,为径山旅游度假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径山旅游度假区规划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