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朱俊) 这几天气温舒爽怡人,农户终于迎来了种菜的好时段,但随之而来的还有讨厌的病虫害。根据区生态植保站的性诱监测,8月底至9月初斜纹夜蛾出现小高峰,8月31日至9月2日,良渚蔬菜监测点平均单瓶累计诱蛾168只。

9月上中旬是夜蛾类害虫低龄幼虫高峰期,正是防治的有利时期,错过防治适期后大龄幼虫抗药性强,防治难度大。

据悉,斜纹夜蛾取食的植物多达几百种,小青菜、小白菜、苋菜、油麦菜、生菜、黄秋葵、番茄、豇豆、辣椒等都吃,所以菜农要多做监测调查,不要一夜之间蔬菜就被害虫吃光。一般百株虫量达5条以上时,就会对产量有较大影响,需要进行防治。

那么,夜蛾害虫要怎么防治?可以按每亩1-2个或每棚1个的密度,布设斜纹夜蛾性诱捕器,高度离地面1.2米左右;斜纹夜蛾卵块表面覆盖浅黄色绒毛,多产在绿色植物叶片上,在正面的卵块较易发现,农事操作时可摘除并带离农田。

生物农药可选择金龟子绿僵菌、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和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等,化学农药按登记信息挑选,可选择含有溴氰虫酰胺、甲氧虫酰肼、乙基多杀菌素的复配制剂。

夜蛾类幼虫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宜在傍晚喷药,喷药时要将叶片正反面均喷到,同时对植株根际附近地面也要喷透,以防滚落地面或钻入土表层的幼虫漏治。

区生态植保站提醒广大菜农,根据农药标签登记信息选择农药时,不可超范围用药,药后采摘需注意安全间隔期;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需根据农药使用准则选择农药;卵块多的田块宜添加虱螨脲,在叶菜上使用时要控制浓度,以防出现白化、烧叶;设施大棚换茬要及时清园,防止成为虫源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