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丽雯) 14日,在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倒计时100天主题活动上,杭州亚残运会奖牌“桂子”正式发布。

奖牌取名“桂子”,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描写杭州的名句“山寺月中寻桂子”,寓含江南意境和浪漫色彩,是继杭州亚残运会会徽“向前”、吉祥物“飞飞”、色彩系统“润泽”、火炬“桂冠”之后又一杭州亚残运会视觉形象体系的核心元素,也是亚残运文化美学的重要表达。

奖牌将良渚玉璧和杭州市花桂花融为一体,以苍璧礼天,传递亚洲价值文化的多元和融合,以桂花的浓郁气质表达办赛城市的热烈期盼,以“桂子”寓意运动员向往美好、积极进取的精神追求。

奖牌正面由桂花与杭州亚残运会会徽组合而成;背面采用了良渚神人兽面纹样装饰,以亚残奥委会标志为中心环绕盲文,具有很高的辨识度,其中盲文的释义为: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金牌(银牌、铜牌)。

杭州亚残运会奖牌设计团队主要负责人、中国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副教授周波表示:“桂花是杭州市花,在丹桂飘香的金秋十月,我们相聚在杭州,整个城市都因它的绽放而香气扑鼻。”

“我觉得桂花是最好的意象表达,漫天飞舞、灵动飘逸的桂花飘洒在亚残运会会徽周围,每一粒洒落的桂子就好比残疾人运动员奋勇向前、挑战自我而获得的一枚枚奖牌。”周波说。

A

良渚玉璧:优雅中承托厚重文化

亚残运会奖牌圆而扁平,采用了良渚玉璧的形状,第一眼便让人觉得厚重而古雅。

周波介绍说,良渚文化距今有约5000年历史,是杭州极具代表性的世界文化遗产。玉璧是我国古代最隆重的礼器,象征着美好意愿和高贵品质,有“珠联璧合”之意,代表了中华文明的和合与共、和谐共生、团结合作的人文精神,也寓意着团圆美好,象征着亚洲命运共同体、亚洲多元文化的融汇交流。

“冬奥会奖牌形象来源于中国古代同心圆玉璧,更早的在国徽设计中也有玉璧元素,玉璧本就是一种展现文化的意象。”周波说,“杭州有良渚古城遗址,将玉璧加入到奖牌设计中,既展现了良渚文化,又可以把我们民族的玉文化传播向亚洲、走向世界,很有意义。”

为了更好地将良渚玉璧承载的文化价值和奖牌的视觉效果融为一体,周波搜集了很多良渚文化的文献资料,还与团队多次来到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良渚博物院,细致地描摹玉璧形状与花纹,反复讨论修改,才有了最终正反双璧相合的奖牌形状。“奖牌的正面是一块玉璧,背面也是一块,这样正反结合起来,奖牌的感觉更加厚重,也包含了不同文化间和谐共赢的美好寓意。”周波介绍说。

良渚古城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其灿烂的文化和古老的智慧带给了周波许多启发。在亚残运会奖牌的设计中,他锦上添花,将良渚神人兽面纹样进行抽象与提炼,放在了奖牌背面作为装饰。

B

桂花落玉:浪漫中蕴含拼搏力量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作为老杭州人,周波说起对杭州的记忆,最先能想到的就是飘落的桂花,而桂花又是杭州的市花。何不将这“三秋桂子”融入杭州亚残运会奖牌的创作中呢?

有了这样的想法,周波便开始着手做起来。他的住处就有桂花树,出入皆可观察花朵情态。“桂花一般给人的感觉是静态地长在枝头。但是古诗中的描写却多用动态词语,比如落、飘、下……所以,在诗词的意境中,桂花突破了常人对其的感觉,这给了我们更多设计的灵感。”周波说。

在最初的设计稿中,奖牌上的桂花安静地聚在一起,簇拥着亚运盛会。后来,他们慢慢将桂花赋予“动”的属性,通过大小疏密、浮雕高地的不同,经过几十余稿的修改,让花瓣呈现动态的飘落姿势。

落英缤纷而下,落在玉璧之上,也如运动健儿倔强又矫健的身姿,展示出残疾运动员拼搏进取、永不停息的精神。这种设计更巧妙地把奖牌上不同元素融合了起来。

以苍璧礼天,传递亚洲价值文化的多元和融合,以桂花的浓郁气质,表达办赛城市的热烈期盼,以“桂子”寓意运动员向往美好、积极进取的精神追求。

“桂花闪耀着光芒,玉璧的厚重足以承载梦想。我希望运动员们将奖牌‘桂子’挂在胸前时,能感受到这份祝福和欣赏。”周波说。

C

细致耕耘:精细雕刻城市故事

回顾近三年设计历程,周波和设计团队一直在做“减法”。 “一开始想赋予奖牌的内容特别多,除了桂花之外,还想嵌入玉琮、蝴蝶等意象,以及在奖牌内置入桂花香气,后来因各种原因都逐一取消,最终倾向于简洁明快的叙事元素。”正是一稿又一稿的“自我扬弃”“断舍离”,造就了“桂子”主题鲜明突出、气质简约大气的奖牌形象。

据悉,奖牌将采用模具制作、坯饼制作、压印成型等制作工艺。绶带将以织锦提花工艺,辅以环保印花技术,进行双面手工缝合。

“桂子”的绶带上同样采用桥型束扣,分为上下两半,上方是磨砂金属,下方是镜面金属,寓意一半为桥一半为倒影,彰显了水乡、桥乡的江南特色。

“能参与到亚残运会奖牌设计中,我们非常自豪。希望运动员将奖牌挂在胸前时,能从奖牌、绶带的形象上感知杭州的地域文化特色,体会到每一朵桂花蕴含着‘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周波说,从组建团队到一遍遍改稿,最后在数千件作品中站到最后,其中有快乐也有艰辛。当看到自己团队的作品被选用,知道自己讲的故事会传向世界,周波觉得一切都值得。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