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顿斯”

“红旗20”

“海鸥”


本报讯 (记者 濮玉慧 通讯员 吕璐嘉) 记录了二战期间德国投降和日本投降重要时刻的“汉顿斯”、仅有271台的国宝级相机“红旗20”……最近,102件古董相机、100余件相机资料齐聚杭州。在浙江自然博物院杭州馆二楼“光影往事 自然之笔——宝丽徕古董相机博物馆馆藏珍品展”,观众穿梭于展厅便犹如穿梭于时光通道之中,沿着两侧的玻璃柜,你能看见照相机所使用的感光材料、机身材质、机械变化等是如何演变的,摄影照片与相机的故事又是如何看似相似又各有不同的。

自1839年发明照相机至今已逾180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材料的发展,照相机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水平到高质量、由受控到自动、由单一功能到多功能、由无附件到附件系列化、由笨重到轻便一系列的发展过程,目前已成为光、机、电子俱全的精密仪器。而外国相机不断更新迭代的同时,国产相机也当仁不让。照相机厂林立于全国各地,形成了非常完备的产业体系,由“中国制造”的相机走向了欧美地区。

照相机的发明是人类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它使长时间保存物体的影像成为可能,人们可以随时捕捉不断变化的视觉现实,不断塑造时代的图像记忆,让那些具有意义的事件得以形象再现,让我们跟随这些古董照相机,一起走进照相机的历史。

“汉顿斯”是本次展览的重要展品。这是由英国伦敦要斯公司于1910年生产的超大型平板干版皮腔相机,镜头由黄铜打造,镜铭文是纯手工雕刻,机身用的是100%的桃花心木制造,非常耐久及名贵,机身长2.18米,宽0.9米,高1.2米,完成一张照片从组装到按下快门至少需要20分钟。“汉顿斯”曾服务于《美国先驱报》悉尼报社,是报社头版照片拍摄的专用相机,它记录了1945年德国投降和1946年日本投降等重要事件。

拥有展柜的“红旗20”可谓是“国宝级”相机。相机上的“红旗”二字取自毛主席为《红旗》杂志书写的字体;阿拉伯数字“20”并非指型号,而是代表着新中国成立20周年。“红旗20”的产量很少,共生产了271架,主要作为赠送给别国领导人的礼品以及供新华社使用。供新华社使用的“红旗20”大都因工作强度太高报废了,所以现存的“红旗20”数量就更少了。“红旗20”,凝结了中国人的智慧,也凝聚着中国人永不服输的精神品质。它所展现的是当时中国相机行业的辉煌历史和中国精密机械制造业的巅峰。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国急需国产的高级单反相机。在工业基础相当薄弱的情况下,上海照相机厂临“急”受命。1968年,为适应出口需要,上海牌照相机正式改用海鸥牌注册商标,寓意“飞向世界”。自此,这只 “海鸥”正式诞生并飞出上海,一度成为中国照相机工业的标杆。

多年来,海鸥相机曾记录许多辉煌时刻:它伴随着我国人造卫星遨游太空;陪同第一位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女性——潘多攀登珠峰;远渡重洋参与南极科学考察;跟随我国领导人参加重大外事活动留下历史性的瞬间;记录我国首枚原子弹爆炸的壮观景象;跨出国界去监督有关国际争端停火协议的执行;在著名的自卫反击战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除了这三件重要展品,展览还有更多美好等着被发现。宝丽徕古董相机博物馆馆长卜宗元说,“希望通过这些相机的展示,让更多人了解其背后蕴藏的历史故事。”照相机是连接往昔与当代的重要纽带,它见证着来时的路,承载着往昔的技艺与记忆;它也是一扇通往未来的门,告诉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展览将持续至8月30日,让我们走进展厅,一同感知百年间生命与智慧的力量之和。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