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余杭区,蓊郁的竹海不仅是不能错过的风景,更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富民产业。
近年来,余杭区积极响应中央提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的重点任务,凭借地处浙北、皖东7个“中国竹子之乡”中心圈的优势,推动竹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一个竹资源、竹科技、竹贸易特色集聚的区域。
去年,余杭区竹业总产值达40.13亿元,同比增长3.67%。
“小分解点”串起“大产业链”
百丈镇泗溪村姚沙坝原来散乱的荒地如今焕然一新,一个颇具规模的竹材加工分解点正准备投入试运行。
从外部看起来,这个占地7亩的加工点普普通通,但内部却是五脏俱全,切割机床、传送带、储蓄仓等设备应有尽有。这些设备将被应用于毛竹原料的初级加工,周边山上采伐下来的原竹会被运送到分解点进行剖分、切片、拉丝,然后再运送到各竹产企业进行二次深加工。据估算,泗溪村竹材分解点的初加工能力达每年2万至3万吨。
为什么要在竹林周边布设分解点?
区林水局林业改革和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李伟峰介绍说:“原竹运输成本高,将竹材初步加工成小体积的块状条状,能大大降低运输成本,深加工企业可以直接利用,形成订单机制。分解点不仅可以进行原竹的初步加工,还可以用于竹材收集堆放和储存。”
此前,对于竹材的初级加工是由零星散乱的小型企业兼顾作业,如今余杭区的竹产业发展呈快速上升趋势,急需建设机械化的竹材分解点。据悉,余杭区已规划布点10个竹材分解点。
“竹材分解点建设作为完善竹林经营的关键环节,不仅能有效降低竹材运输加工的成本,还为实现竹林固碳增汇提供优质资源保障,为进一步拓宽‘两山’转化通道、持续推动共同富裕打下良好基础。”李伟峰说。
以企业合作推动产业壮大
竹材分解点将会与余杭区各大企业建立订单机制,在分解点加工好的产品会被运送到更大的市场。
竹筷子、竹碗、竹家具……在双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厅,能看到琳琅满目的竹产品。“现在,我们的竹材是从外地运来的,之后我们将与当地竹材分解点建立订单机制,实现从分解点到工厂无缝衔接,大大节省生产运输成本,并以设计对产品赋能,推动文化创意与传统餐厨具的深度融合,从而带动上游竹木产业发展。”双枪科技公司副总经理张美云介绍。
此外,余杭区还与区内部分竹材精深加工企业达成竹材、剩余物等供需合作意向,如沛诺公司将在百丈镇建设年产5万立方米竹木新型托盘项目,利用原竹和剩余物进行生产。
以区域特色推动文旅融合
竹海漂流、竹艺小镇、竹文化课堂……这些带有“竹”元素的旅游项目随着竹产业的纷纷破土而出、发展壮大。
夏天,可以到双溪来一场悠闲的竹海漂流或是刺激的皮筏漂流;走一走平天堂森林古道,沿一路石阶上山,两侧茂密挺拔的竹林四季苍翠;茅塘景区是深藏于大山的古村落,既有保存完好的新四军随军被服厂旧址、古私塾旧址,也有“编草鞋”“织竹篮”“编竹伞”等农村生活展示和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里得到传承。
这些旅游景点各有特色,是余杭盘活“竹”资源的缩影。
余杭区依托竹林资源逐渐形成三个集聚区:以百丈镇、黄湖镇、鸬鸟镇为重点的竹制品加工集聚区,主打产品为竹席、竹窗帘、装饰材和基质;以径山镇、瓶窑镇为重点的早竹笋业生产培育集聚区,主要产品有早竹笋、白哺鸡笋和野山笋干;以中泰街道为重点的苦竹笛竹加工集聚区,主要产品为笛和萧。
三大集聚区产业分工细化、特色鲜明,对整个区域的文旅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依托三大集聚区优势以及党建引领,余杭区在西部打造整片的生态“竹”旅游景区,积极开展徒步游、自然教育活动,开辟了百丈好竹艺小镇、双溪竹海漂流、百丈釜托寺竹景、山沟沟竹乡山寨、径山竹林休闲等竹生态旅游景点,依托优美竹林生态资源建设的宾馆、星级农家乐已有300余家。
竹区综合旅游收入占全区旅游总收入的比重逐年提高,据保守估算,全区竹业旅游与休闲服务年产值可达3.22亿元。
(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