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 | 关于加快完善工业用地供应方式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
---|---|
届次: | 十二届三次 |
领衔人: | 杨峰 |
承办单位: | 区经信局 |
协办单位: | 市规划资源局余杭分局、区科技局、区财政局 |
处理情况: | 尊敬的杨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完善工业用地供应方式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随着区划调整及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余杭面临土地资源稀缺与用地需求扩张的矛盾。为满足制造业发展的空间需求,深化工业用地有机更新,整合各类工业用地,盘活消化存量土地,优化工业用地出让方式,拓展工业发展空间,实现工业园区扩容提质,向空间要地是目前解决中小企业用地问题的关键举措。 一、工业用地出让相关政策 1.市级层面。2019年,杭州市制定了“新制造业计划”,《关于印发加强空间要素保障助推“新制造业计划”实施办法的通知》(杭规划资源发〔2019〕66 号)文件,全市范围内也开始着手优化调整工业用地的出让模式,今年杭州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杭政〔2023〕5 号)文件,均明确了深化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健全工业用地“长期租赁、 先租后让、弹性年期出让”等供应体系。根据上级相关文件政策的规定,推行工业用地弹性出让、长期租赁及先租后让的供地方式是可行的。 2.区级层面。考虑到近年来用地供需矛盾及优质中小企业拿地难、外迁严重的现象,区经信局会同相关主管部门主动谋划,前瞻部署,牵头完善了工业用地供应机制和相关扶持政策。一是制定《余杭区优质企业产业楼宇供楼实施办法(试行)》,积极探索工业用地供给方式从供地向供地、供楼相结合转变,创新工业发展新模式,让更多的优质企业根据实际情况拓展产业空间,从而有效提高全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目前,钱江经济开发区国有公司“仁和里·长三角数智经济产业园一期、二期”标准厂房用地(82.5亩)、良渚新城国有公司通运路有机更新区块标5宗准厂房用地(298.6亩)已出让,多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建成后将租赁或分割转让给区内优质企业,有效解决单家企业拿地难的问题,确保优质企业在余杭“留心留根”。二是拟定《余杭区跨镇街产业项目税收分成及统计指标统筹办法》,做好余杭区跨镇街产业项目税收分成及统计指标统筹工作,激励镇街、平台项目跨区域发展首选区内的积极性,有效破解区内优质企业跨镇街解决发展空间的相关壁垒,推动我区工信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三是优化区内相关扶持政策,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营造创业创新的生态氛围,支持各类企业加快发展,余杭区支持企业入驻各类创新载体,面向入驻各主管部门认可的创新载体内(包括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市级孵化载体地址备案、小微园)的各类科技型企业,按最高1元/平方米/天的标准给予补助;或按照企业实际缴纳租金金额的60%,核定价格最高不超过1.25元/平方米/天;除生产、实验以及其他经认定有特殊用途的必要空间外,人均面积不超过10平方,单个企业最多补助1000平方。以有效缓解科技型企业入驻园区的租金成本压力,提升企业运营管理效能,助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1.充分运用工业用地出让专班统筹机制,加强与规资分局等相关部门联系对接,协同部门、镇街平台、企业三方,细化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方案,健全工业用地“长期租赁、 先租后让、弹性年期出让”等多元化的工业用地供应体系,力争年内有代表性的项目按新机制出让。 2.根据《余杭区存量企业工业用地需求评价办法(试行)》的相关要求,持续开展区内优质存量企业工业用地(用楼)需求评价,不断完善存量优质企业工业用地需求的闭环评价体系,优化高品质产业空间供给模式,全面摸排当前余杭区工业用地用地需求现状,切实做好用优增量、用活存量“两本账”。 3.搭建“土地-项目”双选平台,创建镇街、平台联动机制,以区级项目评审为基础,针对土地、楼宇空间侧供给情况,由属地主动匹配过审企业项目,由“项目等地”向“地等项目”转变,探索“供地转供楼”余杭路径,最大限度向土地存量要增量,推动各镇街、平台、国有公司共同承接优质存量项目落地,合力促进各区域间的空间资源再分配。 区经信局 2023年6月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