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以“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为主题的首届“良渚论坛”在杭州市开幕,来自海内外的300余名嘉宾出席。

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是世界文明的瑰宝,举办“良渚论坛”对于感悟古老文明魅力、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与交流合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下是“丝绸之路六大联盟”及国际文化艺术机构代表精彩发言摘要,他们究竟说了些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期待90岁的国家艺术宫加入丝路剧院联盟

墨西哥城剧院系统负责人、墨西哥城艾斯佩兰萨·伊利斯剧院总经理、

墨西哥艺术宫艺术顾问 安海尔·安科纳·雷森德斯

“丝绸之路不仅是沿线国家共享的宝贵财富,也是一种合作共赢的理念。”作为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代表,安海尔分享了他对“一带一路”倡议和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的理解。

丝路交响,山海和鸣。2016年10月,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成立,“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人们通过音乐、戏剧、舞蹈、杂技等艺术形式,互相倾听、凝望、欣赏,用一腔文艺热情搭建沟通之桥。2019年,有着105年历史、代表新古典主义风格的艾斯佩兰萨·伊利斯城市剧院加入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

数十年在文化领域的工作经历,让安海尔深刻意识到文化对于增进世界各地文明和群体之间的理解和认同的影响,他举例自己的工作地——墨西哥城来现身说法。“墨西哥由32个州组成,每个州的独特之处都融合在首都墨西哥城里,这座城市的每条街道、广场、建筑物,甚至人们的呼吸都反映出文化的多样性。要讨论墨西哥的文化和艺术,就是深入探讨人们的身份、色彩、热情以及辛勤努力,通过美学表达捕捉他们过去和现在的探索。墨西哥城剧院系统部门不仅负责提出政策和演出节目指南,还与其他场所、机构、节庆以及大使馆建立持续的联系,以造福表演艺术社群。”他说。

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成立七年来,演艺产品就像是培育民心相通的种子,通过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以文化艺术交流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即使是在疫情期间,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依然开展了许多合作,在定期的剧院联盟年会之外还有线上论坛,成立了剧院建设专家委员会。2023年,联盟还积极沟通推动墨西哥国家舞蹈团参加中国新疆国际舞蹈节。

安海尔希望借助“一带一路”的广阔平台,为更多优秀文化艺术和剧院走向世界铺路架桥,让人们有机会领略“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文化魅力。

“墨西哥最重要的文化场所之一——国家艺术宫,明年将庆祝其建成90周年。我希望提议它加入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作为庆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此为基础推进文化演出的更多交流。”他期待道。

希腊和中国从文化认同和相互欣赏中受益良多

希腊伊拉克利翁考古博物馆馆长 史黛拉·克莱索拉克

即使在地理上相隔万里,在文明上却近若比邻。如果比较中华文明与古希腊文明,两者不仅同样历史悠久,涌现出一批闪耀着人类智慧光芒时代大师,还拥有许多相似的文化成就,如同两个似曾相识的故人。

“希腊和中国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具影响力的两大文明发源地,从对彼此文化遗产宝藏的认同和相互欣赏中受益良多。”在首届“良渚论坛”主论坛上,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代表、希腊伊拉科利翁考古博物馆馆长史黛拉·克莱索拉克首先向在座嘉宾分享了两国历史文化联系的重要性,道出“相知者,不以万里为远”之意。

英文“博物馆”一词“museum”,源自古希腊词汇“mouseion”,即供奉“缪斯”的神庙,缪斯是掌管艺术和科学的女神。

作为所有文化和艺术表现形式的守护者,博物馆是连接人类的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并树立了各个文明跨越时空、历经时间长河的共同价值观。

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地博物馆的“性格”逐渐由内转外,成为不同文明间相互尊重、对话、合作以及信任的集合地。

史黛拉认为,博物馆应该继续创新国际化合作和跨领域跨学科文化交流方式,来提高国家间的认同感。“毫无疑问,这种合作不仅提高了博物馆在当地、本国和国际上的形象,为大众欣赏博物馆藏品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觉,开拓了不同的受众群体,还能促使不同国家博物馆成为国际关系网络的一部分,构成一个迸发各种想法的创意中心,共享成功的资源和经验。”

如今,博物馆的功能不再局限于单一传统地展示藏品,与受众进行有意义的话题对话,以包容有趣的方式与历史文化遗产建立多样化的关联成为一种新趋势。

“这会是一次让人充满责任感的激动探索。”在史黛拉看来,博物馆作为文化媒介能够保持各方持久的相互理解和友谊,是文化外交的核心所在,而她希望借助论坛探讨博物馆之间合作的新方式,为未来建立更多富有成果的合作建立典范。

“中国遇上巴尔干”的爵士音乐汇演值得期待

阿尔巴尼亚爵士音乐节国际关系总监 易杰·阿里卡

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代表阿尔巴尼亚爵士音乐节国际关系总监易杰·阿里卡向中国音乐人发出两项活动邀约:两年后的第五届巴尔干爵士音乐汇演,将以“中国遇上巴尔干”为主题;而明年春季的巴尔干爵士汇演,同样希望邀请中国爵士音乐节的两位演职人员参与其中。

穿越千年的光阴,丝绸之路上的驼铃声声虽已消失在历史深处,取而代之的是更多领域的声音交织融汇。爵士音乐节交流便是其中之一。

近年来,在阿尔巴尼亚爵士协会的指导下,两届巴尔干爵士汇演先后在2018年、2019年成功举办,共有来自巴尔干地区的100名爵士音乐家参与。巴尔干爵士汇演得到了地拉纳市政府的支持,来自巴尔干国家以及法国、意大利、以色列、美国和荷兰的爵士乐队和管理业者出席了活动。

作为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代表,易杰·阿里卡认为,巴尔干爵士汇演在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艺术文化交流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他看来,东西方之间有必要加强相互合作并深化文化对话。他相信,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大家本是一个共同体,面临着很多共同的问题,但也在寻求着共同的解决方案。像音乐节之类的合作,需要大家坚守“多样性中实现团结”的原则,做到以多样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由各方的多元力量作出贡献。

“这样的文化活动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需要大家对那些文化习惯、文化模式的效果,以及对特定现实和情境有更广泛的包容和更深入的理解。”易杰·阿里卡说。

除了促进文化和艺术发展的目标之外,阿尔巴尼亚爵士音乐节等众多文化艺术机构还在尝试挖掘更多跨文化合作的潜力。

“基于此,我们加入‘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并签署《上海共识》。作为文化机构,我们愿意为促进跨文化对话做出持续努力。”易杰·阿里卡说。

图书馆可能是最早的共享经济之一

卡塔尔国家图书馆执行馆长 陈慧心

“图书馆可能是最早的共享经济之一,远早于优步和爱彼迎。”作为丝绸之路国际图书馆联盟代表的卡塔尔国家图书馆执行馆长陈慧心用一种跨领域的趣味比喻,引发嘉宾对图书馆在文化交流领域价值的关注。

在陈慧心看来,图书馆是创意蓬勃之地。图书馆保存着当地社会的文献资料,使人们能欣赏过去、了解现在、展望未来;这里还有着超越地理界限、踏上前往世界各地的旅程、展示不同文化的书籍。身处其中,便有“不出于户,以知天下”的广阔视野。

2018年5月,中国国家图书馆在成都发起成立丝绸之路国际图书馆联盟,作为一个非政府非营利性组织,将历史上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进行交流往来的各个国家联系起来。联盟致力于在图书馆间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促进图书馆领域的知识共享,如书籍的保存和保护、建立数字图书馆、提高能力建设等。目前,已有来自36个国家的42个机构加入联盟。

从古时对部分人开放,到如今为所有人提供免费获取知识信息的机会,从实体图书馆到数字图书馆,存续了数千年的图书馆正成为一个更平等、开放、多元的空间。“图书馆不仅提供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途径,还为公众学习培养新技能提供机会和支持,以此鼓励终身学习的文化氛围。”陈慧心说,图书馆在促进人类发展和增进文化相互理解方面所发挥着关键作用。

那么,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如何让各国图书馆的“书香”飘得更远?陈慧心分享当下自己所在工作领域的相关实践。

“最近,工作的重点是建立数字图书馆,为可能没有时间去图书馆或住得很远的人提供更多获取图书馆藏书的机会。”陈慧心说,她所在的卡塔尔国家图书馆于2022年9月举办了联盟第四次论坛,主题是“数字内容共享的最佳实践与挑战”。类似这样的会议和分享使各国人民能更好地开展相互学习,其间既包括成功经验、最佳实践的分享,也有对挑战和困难的分析。

应恢复“丝绸之路”的精神文化内涵

乌兹别克斯坦美术馆首席专家 萨奥达特·鲁基耶娃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于中亚地区国家究竟意味着什么?丝绸之路国际美术馆联盟代表、乌兹别克斯坦美术馆首席专家萨奥达特·鲁基耶娃将大家的思绪一下子拉回到20世纪90年代。

“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之间国际经济关系的现实化始于中亚国家获得独立时,经历过去30年演变,今天已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和精神等多方面,这不仅是21世纪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共同发展的经济概念,也是中国‘道家’哲学思想的概念。”鲁基耶娃认为,现阶段人类面临许多全球性问题,需要制定对所有国家、民族、文明和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深远概念战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显得尤为重要。

唐朝时期,被称为“中亚犹太人”的粟特人一度是丝绸之路东段最重要的商业族群之一,在敦煌著名绘画和其他历史文献中都能找到身影,这根共同的纽带为中亚乃至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拉近了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在政治经济发展、文化稳定性和连续性等方面的相似性,而这些共同点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能找到。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推进,倡议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积极欢迎和响应。“这不仅是研究历史的客观方法,支持沿线国家走自己的发展道路促进世界回归多极化,最引人注目之处在于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惊人的相互联系,这是现代世界共同发展的可靠基础。更重要的是,欧亚大陆被视为21世纪地缘政治的中心舞台,而我们有着共同的命运。”鲁基耶娃说。

对于国际丝绸之路美术馆联盟的未来,鲁基耶娃提出了举办经典作品交流展、组织研讨会、加强科研人员互访、艺术家互派、共建国家美术馆问题汇集联合出版项目、制作联合视频和电影等注重创意思想碰撞的建议。“现阶段,我们不仅要恢复丝绸之路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还应恢复其精神、思想、文化内涵,这将造福于我们所有国家和民族。”她说。

万里之外的这座城市如何吸引游客?

巴西伊瓜苏市长 希科·布拉西莱诺

从城市和旅游的角度看文明的交流互鉴,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作为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会员城市代表,巴西伊瓜苏市长希科·布拉西莱诺以激情洋溢的演讲,带国内外嘉宾领略伊瓜苏的城市风光,更从这座城市的旅游发展实践中探寻更多文化交流的意义。

演讲中,他这样描绘巴西伊瓜苏:它位于巴西、巴拉圭、阿根廷三国交界处,有着109年建城历史,超过80个民族在此共居。这一特性使这个具有自然禀赋的旅游目的地更具吸引力。伊瓜苏有世界新自然七大奇观之一——伊瓜苏瀑布,坐落着世界最大的清洁和可再生能源生产单位——巴西和巴拉圭共建的伊泰普水电站。

距离中国一万多公里之遥的伊瓜苏市,对很多中国人来说,仍是一座充满神秘感的城市。但实际上,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此地正与中国产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今年2月14日,伊瓜苏市市议会通过议案,将中国春节列为该市官方节日。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正式成立的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巴西伊瓜苏便是加入其中的全球59旅游城市之一。该联盟倡导的以丝路精神为指引的普惠型、包容性、国际化的旅游交流合作机制,得到各方积极响应和支持。

在古代,一批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因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而勃然而兴;如今,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通过设施“硬联通”、规则 “软联通”、人民“心联通”,为世界各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繁荣提供强大动能。

眺望未来,这位与中国隔海相望的旅游城市市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旅游领域的互联互通充满信心和期待。他说,考虑到自身定位和背景,伊瓜苏市的对外政策与巴西整体外交政策步调一致,即优先发展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他坚信,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等合作倡议将推动巴中友好关系迈上新台阶,并有望催生全球增值链,在世界范围内发挥作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