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重点工作 | 完成情况 |
1 | 开展“抓项目、扩投资、保增长”比学赶超活动,狠抓阿里巴巴全球总部、良渚好运产业园、杭北科创园等“千项万亿”、省市重点项目,形成更多实物投资量,全力打造固定资产投资超1000亿的标志性成果。 | 1.固定资产投资:2023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20.99亿元,增长7.6%,高于全市平均4.8个百分点。 2.省“千项万亿”工程26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完成年度计划的136.16%。 3.“152”省市县长工程5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37%。 4.省重点实施项目10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完成年度计划的143.33%。 5.市重点实施项目68个,已开工项目66个,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46.16%。 |
2 | 新增上市企业5家以上。 | 全区共有上市企业34家,2023年新增上市企业5家,另有1家企业已过交易所审核会,7家企业在交易所排队审核中;1家企业已提交上市申请材料,待交易所受理。 |
3 | 深入实施融资畅通工程,积极争取专项债券和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资金,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 2023年,我区共申报两批次专项债储备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项目共60个,位居全市第一。 省财政厅根据我区申报情况,分三批次共下达新增专项债额度。我区全年共发行31个项目,发行进度达100%。 |
4 | 编制实施千年古城复兴综合规划,推进余杭直街保护利用等项目建设。 | 1.推进综合规划编制。完成千年古城复兴专项规划,对直街区块36处古建筑实施应急抢险加固。全面配合市考古所考古前置,协助举办“古邑风华——余杭汉六朝考古成果展”。 2.加快重点项目开发。完成荆余线改建、城东路下穿跨苕溪南北通道、余杭官山九年一贯制学校等14个项目865亩征地、28户农户和7家企业搬迁签约工作。保障杭州中环、X209县道等13个项目建设有序推进;谋划实施金星、义桥园区有机更新。 3.加强宣传氛围营造。全年开展相约周末、文艺赋美等群众文体活动780余场。首届禹上水文化节入选“民间民俗·多彩浙江”系列活动。发表市级以上媒体宣传报道1002篇,其中央媒116篇。《苕溪》获评省级群众文化报刊金奖。 |
5 | 有序实施“6+1”领域碳达峰行动,完成市下达的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目标,打好迎峰度冬度夏攻坚战 | 1.完成余杭区碳达峰实施方案编制。 2.2023年我区单位GDP能耗下降率完成市下达目标。 3.根据省市工作部署,顺利完成全年迎峰度夏、迎峰度冬工作。 |
6 | 建成运行双碳数字管理平台,推进低碳试点和特色场景打造,完成4家省级低(零)碳试点单位验收评估。 | 1.余杭云碳平台功能建设已基本完成。 2.完成全省第一批低(零)碳试点验收工作,参评街道、村社均通过验收。百丈镇获评全市唯一的低(零)碳乡镇(街道)试点赛马评比A级单位,百丈镇半山村、径山镇径山村获评全省低(零)碳村(社区)试点赛马评比A级单位。 3.杭州市低碳试点现场会在我区召开,我区汇报了工作推进情况,会议组织考察调研了首批低碳试点百丈镇相关建设成果。虎哥模式通过国家发改委双碳典型案例评选;百丈全域能源托管模式参与国家能源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评选,已被推荐至国家;百丈镇“碳管家”应用、蓝天农业绿色零碳智慧化能源中心项目获评杭州市十大低碳应用场景;百丈镇便民服务中心获全省第二批零碳公共机构,区行政服务中心食堂、黄湖镇政府食堂获全省第二批绿色食堂。 |
7 | 持续推进城市光伏发电及储能设施建设,新增光伏装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上。 | 2023年,我区新增完成光伏装机容量4.895..87万千瓦,同比增长65.31%完成市下达任务。新增储能项目容量6448千瓦。9个储能项目共计6028千瓦已并网。 |
8 | 持续攻坚共同富裕“十大支点项目”,全面实施扩中提低行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 1.迭代升级“支点计划”。创新推出共同富裕“15+4”工作,形成共同富裕“十五大行动”和“四大攻坚改革”,按照年度目标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2.全面推进扩中提低行动。据初步测算,2023年余杭区全体居民收入同比增长5.5 %,其中城镇居民收入同比增5.0%,农村居民收入同比增6.9%,城乡收入比1.53,持续位居省市最优行列。全面推进扩中提低行动。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59,持续位居省市最优行列。 |
9 | 着力推进人才“双向双创”省级试点和“3×N”共富行动、“乡创共同体”等市级试点,深化打造具有余杭特色的标志性成果。 | 1.推进人才“双向双创”的新模式试点。全市唯一区县在第二批省级共富试点中期评估中获评优秀等次。推进人才一体互认,保障飞地人才同城待遇,累计帮助5名人才完成一体化互认。促进资源一体化共享,推进政府侧、市场侧、社会侧三侧资源共享,提供138个增值服务事项,链接500多家第三方市场服务机构覆盖协作平台。推进项目一体化共育,建飞地双孵化器互通模式,推进Venture Lab一体化科创培育平台建设,促进创新创业资源异地协同。 2.“3×N”共富行动试点搭建“强村公司+本地企业+当地农户”的联动平台,与宇航梦园公司合作,推动企业对小规模种养殖农户开展技术支持、培训指导、结对帮带,提升农产品标准化水平。农村职业经理人强化乡村运营和水基金生态补偿促进乡村发展两个案例入选市级第三批共同富裕试点;灵活就业群体高质量就业和径山镇“乡村新社区”两个案例入选市级第二批最佳实践;径山镇入选全省首批60个共同富裕实践观察点;阿里巴巴集团和华立集团2个案例入选杭州市首批民营企业助力共同富裕优秀案例。 3.乡创共同体市级试点以乡村科创园为核心,集聚多家与乡村振兴有关企业研发中心、研学课程中心,辐射带动周边产业升级,孵化研学基地、农创基地、云创基地、艺创基地、民宿基地等五类产业基地。1-11月,乡村科创园已签约15家乡创特色品牌企业。 |
10 | 扎实推进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山海协作和区县协作,谱写新时代“山海情”。 | 1.我区被列为2022年度浙江省山区26县结对帮扶考核团组A类优秀成员单位,连续两年获评优秀。继续结对临安区和岛石村,围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低收入农户增收,共落实区县协作项目23个、市级联乡结村建设项目4个。 2.扎实开展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开展高层领导互访4次,召开联席会议4次;做好结对帮扶工作,完成镇镇结对2对,村村结对2对,村企结对31对,社会组织结对3对,学校结对9对,医院结对5对。开展劳务协作招聘会2次。选派26名专技人才赴对口两县挂职;推进援建项目19个。 3.深入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召开山海协作工作联席会;举办专场劳务协作招聘会1次;推进碗窑村窑文化产业综合体、上墅村蜜梨产业示范园及“协作共富林”等10个项目,助力打造乡村振乡示范点。选派2名干部赴柯城挂职。 |
11 | 全面推进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的系统重构、流程优化、制度重塑,重点建设西站未来枢纽、数据要素市场化、全域村社共富等牵一发动全身重大改革项目。 | 1.制定出台《中共余杭区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3年工作要点》,开展社会数据“统采共用”,通过集约管理数据需求,由区大数据公司统一立项采购并上架IRS社会数据207类,归集数据8553万条,实现全区16个部门22个应用系统共享使用。 2.推动区国投集团与浙江大数据交易服务中心合作设立省交易平台余杭专区,登记数商企业6家,上架数据产品20个。推动区大数据公司与杭州国际数字交易中心合作设立市交易平台余杭专区,完成全市首笔社会数据采购场内交易。 3.2023WDD全球数据资源开发者大赛中,我区华是科技团队开发的“船佳宝内河航巡数字化服务平台”荣获一等奖;杭州数智政通团队“惠企政策智能匹配模型”和余杭华数联合余杭大数据公司团队“余智护杭”基层智治综合应用荣获三等奖。 |
12 | 开展营商环境“市场准入效能评估”试点,健全商务出入境制度,帮助企业出境抢订单、拓市场。 | 1.全力落实杭州市“市场准入效能评估”试点工作,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完善市场准入效能评估机制,加强对违反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行为的监管。 人员正常出境已全面放开,主动对接省级部门,打造“靠前服务”+“全程指导”的入境服务模式,提高企业邀请人员入境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