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线可根据客户需要定制不同形态的肥料

本报讯 (通讯员 王峰 宋廷雪) 当前是秋收旺季,也是露天焚烧的高发时期。如何有效化解露天焚烧这一难题,实现蓝天白云、人人共享?作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余杭给出了答案。

在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和指导下,瓶窑农作物秸秆处理中心积极探索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新模式,奏响了资源化利用“三步走”,让农民全程不用管秸秆的“出路”,省心省力地实现变废为宝。

第一步是源头收集,实现秸秆“离田”。由企业免费上门回收农作物秸秆,利用打包机包扎成捆,实现秸秆“离田”,从源头上减少农户秸秆处理难度,降低焚烧风险。

第二步是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化利用。秸秆打捆后送至处理场地,通过机械化工艺进行粉碎、堆沤、成型等,制作成有机肥料、育苗基质、土壤改良剂等半成品。

第三步是间接“还田”,提升土壤活力。加工好的半成品可直接销售,也可根据客户需求混入不同成分后再销售,实现秸秆间接“还田”,持续改善土壤品质。

据悉,瓶窑农作物秸秆处理中心自2020年建成运行以来,以秸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为目标,年处理规模达8000吨。

为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近年来,我区不断健全“政府补助、企业收集、农户提供”三方合作模式,出台《余杭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扶持政策实施细则》等文件,实施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田间收集主体扶持等举措,全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6%以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