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 | 关于提升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 |
---|---|
届次: | 十六届三次 |
领衔人: | 叶琳琳 |
承办单位: | 区委改革办 |
协办单位: | 区审管办,区委依法治区办,区市场监管局,区发改局,区委统战部,区委组织部(区委人才办),区人力社保局 |
处理情况: | 尊敬的叶琳琳代表: 您好!首先感谢您对我区营商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对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提出了宝贵建议。我们收到9号人大建议后非常重视,成立由分管领导牵头、各科室负责人参与的建议办理小组,专项推进建议办理工作,并牵头召开主办协办单位沟通协调会,明确各协办单位办理时间节点要求,多次组织与全区营商环境“1+5”专项小组牵头单位专题研究有关问题,针对性谋划下一步改革举措。今年,在全省提出全力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大背景下,我区谋划提出营商环境优化提升“1+6+5+10”总体改革架构,围绕“一年全面提升、两年深度优化、五年整体跃迁”的总体目标,高质量落实杭州市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和世行营商环境评估、全面优化提升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经济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等6大领域改革任务,围绕我区营商环境“打品牌、创特色”总体要求,全力打造5大营商环境示范引领窗口,推出“五创新五迭代”十大改革攻坚行动。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现将有关建议答复如下: 一、关于推动营商环境配套政策落地方面 对于您所提的“目前提升营商环境的相关政策的落地没有贯彻执行的考核制度,没有形成体系和长效机制,建议引入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对政策执行状况以及我区营商环境状况进行评估,推动政策和措施贯彻实行”建议,目前,省、市、区已初步形成一套综合评价体系。其中,围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量化评价,省委提出5项改革攻坚晾晒一级指标,按季度在全省营商环境大会上对各区县(市)定期晾晒通报。前期,我区将每一项指标拆分到最小任务单元、落到具体负责人员、明确攻坚时间节点,已形成包括5项一级指标、48项二级指标的《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晾晒指标分解清单》。5月8日,组织全区营商环境“1+5”专项小组牵头单位、5大晾晒指标牵头单位及48项二级指标牵头单位参加全省改革攻坚晾晒指标专题培训会。针对“不留于只是填一些表格和统计数据,企业做了很多没有意义的填表、关注公众号、app等的工作,而实际没有得到影响的政策扶持”等问题,下一步,余杭区将打造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建立线上线下联动服务机制,搭建“一中心一平台多节点”助企服务体系,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实现企业“办事一站进、政策一站达、困难一站解”。整合集成现有助企服务数字化改革应用,打造全区统一的企业服务线上平台“余省心”,减少企业数据多头报送、推动惠企政策自动匹配推送、即时兑现。 二、关于破解政府与企业信息不对称方面 针对政府与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余杭区创新打造“亲清九日谈”政企恳谈会平台,每月逢九日召开政企面对面恳谈会,并邀请“亲清服务团”33个成员单位全程参与,帮助协调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恳谈会中,各部门也会就当期的最新政策进行宣传和解读,让企业及时了解到最新政策情况。今年5月,杭州市印发《营商环境“体验官”工作方案》,下一步,余杭区将积极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各类市场主体、行业、专业人员等征集区级营商环境“体验官”人选,通过日常参与和体验反馈,了解掌握各类市场主体对本区营商环境的真实感受,收集并处理市场主体在生产经营中碰到的问题和诉求建议,积极搭建政企沟通桥梁,推动形成营商环境共建良性互动格局。针对“凡是可以公开的政策文件原则上要于印发当日公开于政府门户网站,便于企业准时猎取,同时要做好政策宣扬和解读”建议,目前,我区在门户网站公开的行政规范性文件是根据《浙江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要求进行的,即行政规范性文件在印发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公开,其中关于营商环境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在门户网站上也都是按此节点公开,企业群众可及时查阅相关文件。同时,我区已在余杭门户网站设置“优化营商环境”专栏,集中发布国务院、省、市、区出台的关于营商环境政策措施以及全区工作动态,及时做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政策解读,让企业“听得懂”“信得过”,专栏内还提供营商环境办事服务相关入口,可以为企业群众提供查询便利。关于政策宣扬和解读方面,目前,我区涉企相关部门依托新媒体载体,积极发布营商环境政策措施、工作动态、意见建议征集、问卷调查等及办事服务功能入口等信息,通过线上互动,将中央和省、市、区委、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及时有效、准确地传递给企业群众。针对“对一些专业性较强、涉及面较广的重要政策措施,要准时宣扬解读到位,并邀请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实行状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和企业提交对政策清晰和落地的评价表”等建议,前期,我办委托浙江慧谷经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牵头开展全区营商环境测评调研,回收有效问卷636份,上门走访企业30余家,邀请50余家企业召开座谈会4次,听取企业对我区营商环境现状的评价和建议,形成《余杭区营商环境调研报告》,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均予以批示,分管区领导及相关部门围绕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多次组织专题研究。 三、关于加快人才服务体系建设方面 关于“加快人才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完善人才住房、医疗、子女就学等配套支持政策,健全市场化人才评价标准和机制,深化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等方面建议,近年来,余杭区始终坚持“人才引领 创新驱动”不动摇,不断提升人才引力、激发人才活力,兼顾区域内外人才服务保障,全力打造“全球人才蓄水池”。在人才评价授权认定方面,余杭区实行“感谢信”+“授权清单”的交付模式,根据企业人才贡献率制定关于《市级人才授权认定名额分配方案》,确定D-F类名额分配名额,推动企业完成人才申报和认定工作,持续深化政企合作,提升企业在人才申报等人才工作中的积极性和配合度。建立负面清单和典型清单,动态掌握企业授权认定进程,对每一个上报人员进行分析,对钻政策漏洞的不断完善举措,让用人单位有话语权和决策权的同时对每一位被授权人的条件严格把关,鼓励企业将授权认定与企业晋升体系有机结合,帮助更多企业完善人才培养制度,构建更为多元的人才评价生态。持续完善人才政策,提升人才政策对中基层人才的覆盖面,深化区领导“九个一”联系服务人才和助企服务“四亲四联”机制,及时回应人才关切,疏导解决中基层人才诉求。紧扣人才诉求和服务需要,在办事服务方面,依托“未来大厅”数字化服务平台,开设线上服务专区,目前专区已进驻5个部门、12个人才服务事项;今年1月,余杭区大力开展人才“双向双创”新模式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整合服务资源,扩展专区进驻人才服务事项,强化人才服务力量,围绕人才全生命周期政务服务特色内容,借助知联会余杭审管分会谋划组建助企服务队,服务保障我区企业人才政务工作。积极回应人才关切,加强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服务供给。在教育医疗方面,积极导入省妇保、省儿保等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为高层次人才子女按照就近原则统筹安排入学,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健康体检、学术休假等服务。在住房保障方面,我们积极推动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人才共有产权房等保障性住房的筹建和运营管理工作,满足不同层次住房保障需求,符合要求人才可就近申请房源,享受合适的住房保障政策,经认定的高层次人才在余杭无房的,还可享受最高5000元/月住房租赁补贴,经认定为市级A、B、C、D类人才的,可享受最高800、200、150、100万元的购房补贴。推进人才“聚心”“聚智”“聚力”工程,依托本地优质资源和人才驿站,开展人才雅集、人才品牌赛会等特色活动,营造尊重人才、善待人才、真心爱才的浓厚氛围,增强各类人才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单位:区委改革办 主要负责人:孙路 经办人:仝凡 2023年 6月 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