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 | 关于余杭区苕溪文化景观带建设的建议 |
---|---|
届次: | 十六届三次 |
领衔人: | 徐霞丽 |
承办单位: | 区林水局 |
协办单位: | 区发改局,区文广旅体局,区农业农村局,市规划资源局余杭分局,区交投集团 |
处理情况: | 尊敬的徐霞丽代表:您好!感谢您对我区水利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对于您提出来的《关于余杭区苕溪文化景观带建设的建议》我局收悉。经前期调研和交流,您提出的构建苕溪文化格局、塑造苕溪文化景观推进苕溪共富振兴等建议与当前我区打造综合型水利工程、发挥“水利+效益”的理念高度契合,目前部分相关工作也在高位推进。现答复如下:一、目前已开展的工作(一)以文化为“媒”,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家底”为全面摸清余杭区水文化遗产现状,保护和传承好水文化遗产资源,我局于2021年启动余杭区重要水文化遗产调查工作,通过广泛查询、搜集资料,采取问询、查勘、测量拍摄等方法开展实地调查,核实记录遗产的地理位置和保存使用状况等信息,按照《浙江省重要水文化遗产调查方案》的规范要求,整理汇编调查成果。通过此次水文化遗产调查,基本摸清了余杭区重要水文化遗产的名称、位置、地理坐标、始建年代、数量、存续状态等情况,并梳理出余杭区重要水文化遗产158项。(二)以项目聚“势”,推进重大项目,守牢“底线”西险大塘始筑于东汉、建成于宋朝,屡毁屡建,故筑堤材料多样,结构复杂,隐患众多。随着杭州市城市发展,重心西移,杭州城西区域内布局有城西科创大走廊、未来科技城、云城、之江实验室等重要保护对象,经济要素高度集聚,按照国家防洪标准和杭州市城市规划,将西险大塘防洪标准从100年一遇提高至200年一遇,实施东苕溪防洪后续西险大塘达标加固工程的紧迫性、必要性更加凸显。我局于2022年8月正式开启该项目施工建设,计划于2025年6月完成主体工程施工。按照王浩省长“打造综合性水利工程”的指示要求,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充分与周边景观相融合,将西险大塘建设为“平安大塘、智慧大塘、生态大塘、景观大塘、文化大塘,休闲大塘”,计划新建东茗溪未来水利科技体验馆,拆建西险大塘水情教育基地,沿线新建便民服务点8处,结合堤防沿线现有滩地打造生态湿地公园等节点4处,建设堤顶绿道50km 及停车位、广告位等其他配套设施。其中涉及余杭直街区块,将充分考虑亲水性以及与余杭区块历史文化特点的融合。(三)以规划带“文”,规划配套工程,城乡“共荣”为统筹协调东苕溪沿线环境提升配套项目的需要,余杭区于2022年12月成立西险大塘沿线环境提升配套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办公室设在区林水局,包括部门、平台、镇街及国有公司在内的共计24个单位为成员单位。一是在今年实施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融合苕溪“蓝绿紫”线控制要求,留足发展支撑空间;二是谋划以苕溪为轴,打造融合型、综合型水利工程,通过实施西险大塘区级配套工程,打造沿线生态景观、公共设施、产业经营等多功能综合节点,有机串联良渚文化、运河文化、径山文化、苕溪文化以及余杭古镇文化等独特资源,以水带文、以文振乡,以景观串联功能区,打造链接、整合资源的大平台,激活区域的价值链。目前该项目前期工作由区交投集团实施,已于2月16日发布征集公告,3月31日完成第一阶段方案征集,共有6家知名设计单位提交设计方案。二、下一步工作计划对于您的建议,我局将从三个方面开展下一步工作:一是积极协同区文广旅体局,进一步梳理挖掘苕溪文化,在西险大塘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吸收融合余杭直街区块最新的考古成果,加强相关节点设计的协调性。二是在后续西险大塘沿线配套环境提升配套项目规划过程中,及时与您和各位人大代表沟通对接,充分做好现场调研和勘察,做深做细设计方案。三是关于执行主体,我局作为领导小组办公室所在单位,将在规划方案确定后,及时建议区政府就实施主体问题做进一步研究,以加快项目推进实施。特此答复 单位:杭州市余杭区林业水利局 主要负责人:王辉 经办人:杨柳 2023年 4月1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