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不是创造出来的,它是自然生长出来的。”自然造物创始人张书雁说。踏进自然造物民艺研究中心,一股混杂着木、竹、泥、纸的自然气息扑鼻而来。

9年,9本书籍,70万公里,300余部纪录片,1000余项传统民艺,2000余位手工艺人……有人在城市中斡旋,亦有人出逃城市。这些“出离者”带回来的,却是比想象中更加“野蛮生长”,更加“意蕴绵长”的自然力量。

见习记者 杨阳 陈名

于万家灯火中看见一轮圆月

清风映明月,万家灯火时。9月10日是中国传统佳节——中秋节。2017年,自然造物推出了“大过中国节”系列,开启了年节复兴计划。春节、端午、中秋……如何在中华五千年的沃土上慢慢找回中国传统节日的味道,成为了自然造物研究者们的课题。

万家灯火、字在中秋、清风放月、戏出东方、明月入怀、荷塘月色……陈列在展示台上的十余款有吃亦有玩的礼盒,就是自然造物为今年“大过中秋”推出的中秋礼。这些礼盒虽呈现着不同的主题,却无一不从中国传统文化入手,搭配着自然造物历年调研的传统手工艺,将民艺与节日结合起来。

“我们的包装能不能不用扔进垃圾桶,能不能更环保、更能循环利用?”张书雁向记者提出问题。为了解开疑惑,记者打开了“万家灯火”礼盒。礼盒以环保木纤板为基础,采用中国古老榫卯结构连接结点,只要进行简单拼接,礼盒就能秒变环保氛围灯。

榫卯结构是一种中国传统建筑、家具的主要结构方式,从古沿用至今,体现着古人的建筑智慧。民艺正流露在看似不经意却又别出心裁的每一个瞬间,这于“字在中秋”礼盒中也可见一斑。

“字在中秋”不仅是中秋礼盒,也是一台手动印刷机。它用到版画、拓印等传统手工艺,把橡胶板融入礼盒内,附赠花笺纸,用印泥在橡胶板上上色后印刷出来,便成了一个信笺。在通讯发达的今天,把祝福用文字的形式送给对方,更显心意。

别有意趣的大概就是“戏出东方”礼盒。它源自于陕西的皮影戏,礼盒搭建起来后是一个小戏台。“春节有八仙过海主题,今年还有嫦娥奔月的主题。2019年我们推出了‘好戏连台’和‘戏出东方’两个大类,都搭配有皮影材料包。”自然造物节日礼品项目主管张佳茜站在皮影戏台前,介绍着墙上展示的历年由皮影再造而来的民艺作品。

“我们节日产品的核心创作理念就是在地性。节日需要吃什么、看什么、玩什么,可以跟传统工艺结合什么。比如皮影,把包装变成一个能搭建成戏台的互动包,陪伴孩子玩个皮影,吃个糕点,然后顺便讲讲皮影的故事、中秋的故事。”张书雁说。

每一款中秋主题礼盒背后,都有一项民艺、一个故事等待开启。将无趣变得有趣,实现民艺的再现、再造与再生,这是自然造物始终在探究与践行的理念。

于始料未及中找到自然造物

“我的初心是想去探寻全国各地安全的食物,那么自然恩赐给我们的美好。在乡村有很多美好的食材,小到一枚土鸡蛋,我都觉得是无上的美味。”在城市的钢筋水泥中浸淫多年,张书雁发觉自己越努力,就离自然越远。没有自己的时间,缺少对家人的陪伴,陷入无尽的迷茫,身体也发出警告。在喘不过气之前,张书雁做出了“回归家庭寻找自然”,去乡村旅行的决定。

旅行好像漫无目的,但又有所依据,每一个乡村的菜市场成为了张书雁一行人旅行的“地方目录”。在地方菜场,很多手艺人挑着自己做的东西来赶集,张书雁就跟着这些手艺人、农人回到他们的村庄里,旅行就这样渐行渐远地开始了。“乡村去多了以后,你会遇见很多美好的人、事、物。菜有菜的味道,肉有肉的味道,人有人的味道。我们遇到了很多艺人,他们教会了我们最自然的方式跟礼仪,我们好像慢慢找回了一点阔别已久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秋去冬来万物休,唯有柿子挂灯笼。在旅途中,张书雁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于是“自然公社”就这样自然生长出来了。他们做的第一件产品,是浙江丽水松阳县沿坑岭头村的柿子干。在这座有上百年历史的古村落中,满村的柿子树震撼了他们。全家老少做15天,挑两个小时的担到镇上去卖,价格是6元一斤,这些数字刺痛着自然公社每一位参与者的心。于是打开销路、提高价格,把这份自然馈赠的美食传播出去,成为了他们当时想做的事情。“包装完成后,我们将它取名为‘善果’,并作为城市伴手礼出售。不到25天,1万斤囤货全部售空,老百姓的收入翻了十几倍。就这样,‘将乡村产业带入城市’的念头,开始在我心底萌生。”张书雁说。

一次成功的试验,让张书雁发现了在路上的美好。于是他关掉了原来的公司,成立“自然造物”,开始专心搞“民艺”。用9年的时间走遍了1000 多个村落,拜访了上千位手艺人,摸索出“再现—再造—再生”三个系统,让民艺焕发新的活力。

但为什么将民艺研究中心选址在余杭瓶窑,张书雁告诉记者他的想法:“这里有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良渚遗址,我希望把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宝藏重新找回到这片土地上,因为它们以前从这里出发。”

自然造物诞生于一个恰到好处的时机,落户于一个恰到好处的位置,它把带着泥土气息的手工艺品从乡村带到城市忙碌着的人们眼前,像一扇窗口,把或贫瘠或富饶的土地上诞生的美好展示给不同的对象。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购买乡土滋养出来的手工艺品,还可以体验蓝晒、拓印、彩绘等传统民艺,不仅仅做购买者、观赏者,也做体验者、传承者。安吉竹编、北京绒花、金华黑陶、晋城琉璃、山边马灯……百余项民艺陈列于此,实现再造,正彰显着“践行的力量”。

谈及自然造物的愿景,张书雁表示:“我希望自然造物民艺研究中心可以成为民艺基因库,成为城市会客厅。有一天,城市里的人或者外国友人想了解中国的民艺,只要来到这里,就能看到、吃到、玩到中国各地的美好。我们的愿景就是让世界看到中国在地之美,让传统回归当下生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