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吐艳繁荣似锦,文明圣地熠熠生辉。昨日,第十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颁奖盛典在世界文化遗产良渚文化发祥地——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各民间文艺门类的艺术家、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享中国民间文艺的丰收庆典。

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主办的综合性民间文艺大奖,与电影金鸡百花奖、电视金鹰奖、戏剧梅花奖、舞蹈荷花奖、音乐金钟奖等同属我国文艺界的最高奖项,自1999年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五届。本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由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杭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余杭区委宣传部、余杭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此番“山花”绽放余杭,也为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争当“两个先行”排头兵,描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记者 吴一静 见习记者 李雅兰  

以民间底色 铸当代精神

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是全国民间文艺家和民间文艺工作者的丰收日,也是全国民间文艺精品的一次优秀成果展示。

本届山花奖结合多种形式共举办各类评选活动12次,共有153个作品入围,最终有20个作品获得本届山花奖优秀作品奖,其中,优秀民间文艺学术著作4项;优秀民间文学作品3项;优秀民间艺术表演作品5项;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8项。本届山花奖还为张道一、刘守华颁发“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民间文艺家”荣誉称号,以表彰他们毕生致力于中国民艺学、中国故事学所作出的开拓性贡献。

此次参评作品中,既有数年积累的成果,也有新近的精品力作。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社会氛围里,民间文艺家们满怀时代的自豪感与使命感,秉持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坚守本源,默默耕耘。“民间文艺源于人民、奉献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思想,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凝心聚力,成为本届山花奖入围作品和获奖作品共通共有的精神主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乘着新时代的东风,民间文艺工作者用自身的生动实践与可喜成果,不断回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传统文脉在当代生活中延续的时代课题。

正是江南好风景,花开时节又逢君。当晚的颁奖盛典以“共富山花路”为主题,融汇浙江省内、余杭当地及西北地区特有的民间文艺品类与典型文化符号,彰显了民间文艺积淀深厚、融古汇今的独特魅力与接地气、聚人气、长志气的勃勃生机。舞蹈《追溯》重现了良渚文明中的祭祀环节,用古老神秘又深具文化意蕴的仪式揭开晚会序幕。歌伴舞《到我家来坐一下》、畲族鼓舞《响木舞》、青瓷瓯乐《越·瓷风》、舞狮《拱瑞手狮》、提线木偶《偶欢》等节目,选取了浙江桐庐、安吉、慈溪、金华、泰顺等地的特色民间艺术样式,全景式呈现了吴越大地一派“山花烂漫”、“浙”里独好的风光。此外,余杭文化馆带来女子群舞《春来江水绿如蓝》,节目结合具有230年历史的余杭纸伞非遗项目,用舞蹈语言灵动讲述余杭的人文之美、自然之美,与观众共享余杭“精神共富”的欢欣与喜悦。

“山花”绽余杭 民艺繁花盛

“山花”绽放美丽余杭并不是偶然。余杭是位于中国大运河南端的一颗明珠,这里自古以来人文荟萃、人杰地灵。5000多年良渚文化、2000多年运河文化、1000多年径山文化在这里交汇交融,滋养出丰富多彩、璀璨夺目、独具韵味的余杭民间文化艺术。以良渚玉器为代表的民间工艺源远流长,精美绝伦,惊艳世人。剪纸、壁画、玉雕、陶艺等工艺门类百花齐放,硕果丰盈。余杭还是中国民协授予的全国首个“中国故事之乡”“中国曲艺之乡”,“大禹治水”“杨乃武与小白菜”等经典民间故事传说家喻户晓。

一直以来,民间文艺在余杭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目前,余杭有国家级、省级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10余人,多名会员的作品入选历届“山花奖”,五年来在国内外各项展览赛事中获奖百余次,近万人活跃在弘扬、传承余杭传统民间文化领域。广大民间工艺家们用执着的匠心、灵巧的双手、精湛的技艺,不断构筑余杭人的美好精神家园,展示余杭发展的崭新时代风貌。

近年来,余杭持续做好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成立全省首个区级文艺发展基金,在全省首发余杭文化保障卡,让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今年,余杭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锚定“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争当‘两个先行’排头兵”目标,不断提升区域文化能级,增强城市软实力,积极打造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文化力与生产力和谐互动、文化事业繁荣与文化产业兴旺相得益彰的文化文明高地。

花开正当时,赋彩新征程。绚丽烂漫的山花来自民间,盛放于大地,彰显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统,展现出全国民间文艺的丰硕成果。余杭将继续发挥文化铸魂塑形赋能的强大力量和功能,不断推动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打造一批彰显余杭辨识度、走在前列的文化精品,在探索共同富裕征程上示范先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