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高瑶瑶 余杭微融媒体中心 王景冠) 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核心区域内,余杭街道以3万亩永久性基本农田为着力点,探索出一条融合大规模流转、高标准农田示范建设、良种良法推广和数智化农田管理、“8+1”飞地抱团发展等做法的综合路径,推动“禹上稻乡”农文旅融合发展,为永久性农田保护区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开辟新“稻”路。

从“稻”出发

八村抱团聚力谋发展

强村又富民,余杭街道如何布局?“原先这些村都面临着农民收入来源单一、村集体经济增收较困难的问题。我们认为抱团发展、统一管理,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才是出路。”余杭街道党工委书记吕复春如是说。为此,街道依托涵盖8村及战略合作单位等党组织在内的“聚耀禹航”党建联盟,打造苕溪以北8村共计71.8平方公里区域抱团聚力发展的“禹上稻乡”模式。

抱团的前提是整合。余杭街道创新利用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地规模流转机制。也就是说,在充分保障农户利益的基础上,综合土地质量、区域位置等因素对土地评定等级,根据等级确定流转价格标准,进行新的农田资源整合。

整合后的农田资源,如同一片待开发的“富矿”。为用好资源、提升亩均收益,余杭街道将农田资源推介给农业企业、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种粮主体进行集中种植。在街道牵头指导下,苕溪以北8个村经济合作社共同出资入股,并引入职业经理人统一运营。“八村股份合作社组建联合体,共同出资统一谋划,既提升整体实力又避免内部竞争,土地收入随流转单价提升不断增长,村集体每年福利、分红等按比例提升,农民在家门口即可创业致富,收入更多元化,获得感更强。”吕复春说。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不仅如此,余杭街道坚持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禹上稻乡”。两年来,“禹上稻乡”区域共实施农田改造4000亩,改造排灌沟渠约20000米,整修机耕道路8000米。

数字赋能

推动现代农业创新发展

不同于其他乡村,“禹上稻乡”的万亩良田以数字经济的创新思维,不断突破传统乡村振兴思路,无处不散发着数智化气息。

走进种植区,远看是常见的农田模样,可近看便能发现,田里安装着各类监测设施。“我们农田的耕、种、收环节都已经实现了‘机器换人’,还制定了全程机械化、标准化、专业化的粮食种植、生产作业流程。而使用这些监测设施,可以在粮食种植环节进行实时监控。”永安村农村职业经理人刘松说,不只是种植环节,“禹上稻乡”依托“农安码”应用,打造粮食质量监管的“指尖农业”体系,确保粮食生产质量安全可溯。

“稻梦空间”是余杭街道打造的数字乡村应用场景,整合了农品优势、新锐品牌、产业空间、公共服务、聚才政策等资源,为种粮大户、落地企业、创客、游客提供一站式服务。“借助数字平台,种粮大户数据、经营数据、稻田实时数据等信息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从传统农业走向订单农业,帮农促富方式从线下转成线上,村民生产卖粮的单一经营方式转向农文旅融合业态,农业生产与经营越来越科学精准。”吕复春说。

农文旅融合

为乡村插上腾飞翅膀

近年来,“禹上稻乡”通过大力发展农文旅三产融合,强化品牌运营,小镇品牌文化附加值不断提升。每年春秋举办“开镰节”“丰收月”两大主题活动,每周推出特色活动,已形成较大的品牌影响力,同时策划举办节气文化活动、打造农文旅教融合文化体验中心,唤醒中华民族传统农耕社会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记忆。

除“认养一亩田”活动,“禹上稻乡”还推出了以“稻”为主题的四大研学活动,开发乡村探索、智慧农业、自然教育、体育健康等户外课堂,让孩子们有机会走进乡村、了解乡村。此外,品牌伴手礼“出类八萃”、品牌IP“米多多”等相继登场亮相;“禹上稻乡”共富项目、“禹上稻乡”微创意大赛及浙江省港澳青年创意基地等启动,让农文旅产品更丰富精彩。

据统计,2021年,“禹上稻乡”接待游客13万人次,带动周边农户增收85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逐年增长,核心区块永安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从2018年的56.85万元增长到2021年的315.19万元,增幅达454.4%。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