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泉茶业公司生产场景局部

银泉茶业公司生态茶园

银泉茶业公司抹茶生产车间

楼情灿和楼舒琳在做产品品评

【品牌纪实】 

在“中华抹茶之源”余杭径山建设智能化无菌化制造项目,向抹茶综合产业园转型发展,同步强化径山茶(绿茶)、蒸青茶、抹茶、碾茶、红茶产品矩阵优势,打造茶旅互融创意产业示范基地,为本土乡村振兴贡献产业力量——这是茶业龙头企业杭州银泉茶业有限公司的最新探索。

行业标杆项目即将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成为“十四五”品牌提升的重量级抓手

时值盛夏,在位于径山镇俞家堰工业园的银泉茶业公司,不同于普通的小型茶企,这里依然是热火朝天的工作场景,蒸汽杀青、烘烤、筛分、低温干燥、二次筛分、碾磨……从春茶季的径山茶、龙井茶、径山红茶、碾茶到夏秋季的蒸青条茶、片茶以及全年生产的抹茶,可以说这里营造了一个全年无休的龙头茶企形象。公司创始人、总经理楼情灿告诉《品牌余杭》:走产业融合、全产业链发展的路子,是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当下,公司正计划通过在径山漕桥工业区新建厂区扩大抹茶产能,引入自动化连续化生产线及信息化技术等机械化关键技术,打造行业标杆项目,以此作为企业“十四五”时期实现品牌提升的重量级举措。

在余杭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进程中,径山茶产业一直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对于这样一张农产品“金名片”,各级部门出台了从茶叶生态种植、精加工、市场销售到茶文化发展等各环节的扶持政策。中国原产地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出口食品安全示范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等称号和认定,也为径山茶增添了品牌厚重度。作为核心产地的径山镇也相应承担了打造全国高端精品茶生产区、全国茶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全国城郊型乡村振兴引领区的重任。秉持多元化、现代化、绿色化、高效化理念,银泉茶业不断做实基地、做大规模、做强品牌,以径山茶、蒸青茶、红茶、抹茶等的集成化、集约化生产,为径山茶产业多元化探索作出了开拓性贡献。

银泉茶业公司目前已是浙江省农业科技型企业、省级示范茶厂、省级农业机械化加工基地、杭州市农业龙头企业。多年来,该公司不断创新升级扩量,为各个市场端口创造新供给。尤为可贵的是,自2020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考验,楼情灿和银泉茶业团队保持战略定力,继续维持了欧美市场的稳固,成为余杭茶产业领域践行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理念的优秀代表。从2020年、2021年到2022年,企业产销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在实打实的规模实力支撑下,公司位于漕桥工业区的现代化新厂区也紧锣密鼓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在“创二代”副总经理楼舒琳眼里,2022年对于企业来说,最大的特色和亮点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一是匠心制茶,喜获金奖;二是地标护航,示范争先;三是产能升级,迭代发展。“从企业创立至今,父亲始终秉承着一颗匠人之心,做好每一杯茶。今年5月份,我们企业选送的银泉牌径山茶与银泉金毫牌红茶分别获得第四届杭州市名茶金奖和杭州市红茶金奖。不久前,我们企业还被列入浙江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名单,是余杭唯一一家以地理标志为申报类别入选的企业。”楼舒琳说。

对于即将新建的抹茶及新茶饮智能精深加工新厂区,楼舒琳表示,产品是企业发展不竭的动力,新厂区将满足产品迭代升级的发展需求。新厂区将规划洁净化生产车间、茶产品研发中心、径山茶文化展示园等功能区块,将成为提升径山茶产品竞争力的重要阵地,以及展示径山茶文化的崭新形象窗口。

力图发挥B2B和B2C“双渠道”优势 让自主品牌给予企业发展持续有效的牵引力

广大市民作为终端消费者明显也可以感受到抹茶越来越热的时尚属性。各种商家利用茶的特性结合混合调制技术,配合红豆、橘皮酒、草莓等等,制成抹茶冰淇淋、抹茶千层、抹茶芝士、抹茶拿铁、抹茶生乳卷、抹茶布蕾……今天的余杭茶产业继承者也用抹茶在沫饽上点画形成“茶百画”,恢复了茶汤纹脉物象千变万化的古茶艺,还原了古人喫茶的艺术境界。

如今,银泉茶业碾茶(抹茶原料)、抹茶、蒸青茶持续出口到欧盟、美国、日本、俄罗斯、东南亚等地。楼情灿表示,无论是在瓶装茶领域,还是在冲泡茶粉领域,如今都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同时,茶味零食也在世界各地加速扩张。茶叶是余杭的一片“金叶子”,新项目的建设能够拓宽本地茶产品多元化渠道、延长茶叶生产产业链,进一步扩大“中华抹茶之源”影响力。以径山的生态本底、物产资源及历史文化底蕴,余杭茶企完全可以在多元化道路上作出新探索。

显然,这当中也有着深层次的品牌考量。企业规模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对品牌建设予以统筹规划。如何在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协调运作下,把自主品牌建设系统地提上日程,使之对企业发展产生持续有效的牵引力,发挥出B2B和B2C“双渠道”优势,是银泉茶业两代创业人时时在思考的课题。

采访中,楼舒琳提及在抹茶、新茶饮产品领域开拓自主品牌的可行性。她认为,径山文化、抹茶文化、调饮文化等元素完全可以互相碰撞、融合,创新探索出个性鲜明又具有地域特色的抹茶新中式茶饮。径山作为“抹茶之源“,本就有“量茶受汤,调如胶融”“以观立作,乳点勃然”的艺术渊源,作为新时代径山茶人,理应为中华抹茶文化的承继、弘扬和复兴尽一份责。而这当中,打响民族品牌是应有之义。“我们应当让更多的外国人说起Matcha(抹茶),就提到China(中国)。不久前,我们公司注册了一个‘Tea For ever’商标,目的也是为自主品牌国际化探路。”她说。

楼情灿还提到,当前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茶产业这一特色富民产业,正大力支持茶产业全链条集成创新,推动茶产业生态化、标准化、市场化、精品化、品牌化发展。浙江大学、杭州市农科院等专家纷纷建言,要在产能上与品质上“双保证”,促进抹茶高质量发展,全方位研究抹茶的食品安全性及重视抹茶种植园生态系统,从品种资源和产品严控等角度占领抹茶产业发展制高点。可以说,在新起点上做强抹茶品牌,正逢其时。

二十余载初心不变的品质坚守 奠定了一个龙头茶企厚积薄发的品牌荣光

实际上,银泉茶业早就和浙江大学之间结下不解之缘。多年来,在生态茶园培育、名优产品开发等方面,浙大茶学系和茶叶研究所专家团队均做过深入指导。12年前公司正式推出“银泉金毫”红茶过程中,也得到浙大专家鼎力支持,时至今日浙江大学仍被作为“银泉金毫”红茶的联合开发单位。两年前,公司还和浙江大学茶学系签订了校企合作战略协议,还聘请杭州市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相关专家作为技术顾问,切实保证生产加工、原料基地、产品研发等各方面工作提质增效。

采访中,公司引进的专业技术人才、副总经理严蒿峰也坦陈:质量是品牌的核心。近年来,公司连续通过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美国NOP有机认证、欧盟EU有机认证、美国雨林联盟认证等多方公信机构认证,无障碍地进入国际采购商供应目录。在生态茶园建设上,公司合理规划种植茶树品种,合理规划布局,促使茶园产量高效化,茶园风景也更美丽;在硬件保障上,建立了十万级净化车间,引进了行业领先的超声波筛分系统、高温饱和蒸汽杀菌流水线、远红外提香机等设备,相关资金投入超过1500万元。“就举一个比较直观的例子吧。公司产线光是抹茶研磨细度就达到了1000目,远超国家标准要求的800目指标。细度是评价抹茶产品的核心指标之一,目数越高,口感就会更加细腻。” 严蒿峰说。

由此可见,正是由于对茶产业品质的“执守一道”,银泉茶业才得以持续建构牢固的产品矩阵,才使得“代加工+自主品牌”双轨战略在银泉茶业成为现实可行的实践。正是二十余载初心不变的品质坚守,奠定了银泉茶业厚积薄发的品牌荣光。采访最后,楼情灿表示,径山茶产业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银泉茶业作为农业龙头企业,深知肩上的责任与使命。“我们将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继续多维度提升径山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继续将品质意识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不断实现企业创新发展、协调发展、优势发展、绿色发展,为乡村振兴、西部富美、共同富裕贡献产业力量。”

本版组稿 / 徐赣鹰 巩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