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记者 张瑚滢) 昨日,在浙茶九宇的茶园里,伴随着发动机轰隆隆的声音,管理部工程师王超驾驶着一台由采摘装置和鲜叶收集装置组成的乘用型采茶机,在成排成带的茶树中间穿梭。不过几分钟,采茶机便完成了一片茶地的采摘,鲜叶通过气流满满当当地装进后端的收集装置。据悉,这是我区投用的第一台乘用型采茶机。
“这些鲜叶采摘完后,会直接运往工厂进行加工,通过蒸汽杀青、冷却散茶、烘烤干燥、去梗除杂、足干提香等全自动生产流水线完成干茶制作。”王超告诉记者,“一条生产流水线一天鲜叶加工能力在3吨左右,这样的生产线浙茶九宇下属的玖宇合作社有20多条,采摘效率提升也将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能。”
浙茶九宇深耕余杭数年,是一家专注于茶全产业链发展的农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疫情进入第三年,面对复杂的防控要求,农业企业发展正经历着招工难、用人成本高、人员结构老龄化、农技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等问题。
“纯手工采摘已难以负荷茶园生产。有了这台乘用式采茶机,我们的人工需求大大减少,采摘效率也大幅提升,是现有双人采茶机的3倍多。”浙茶九宇研发总监董俊杰说,“不仅如此,这台农机还具有翻土、修边、修剪等功能,采摘的鲜叶精准度也远胜于人工采摘,茶叶品质得到提升。”
记者了解到,浙茶九宇共有2000亩茶园,今年将有40多亩茶园率先采用乘用型复合摘采机采摘,预计明年会增加到180亩,而这些茶叶主要用于抹茶制作。“首台乘用型采茶机的投入使用为茶园农事管理机械化迈出第一步,将以实际的数据来带动周边茶企进行‘机器换人’工作,解决茶园管理一直面临的一线人员‘老龄化’和‘用工难’的问题,鼓励更多有技术的操作型年轻人员投入茶园管理中来,为茶企未来发展注入活力。”瓶窑镇副镇长洪雪峰介绍。
浙茶九宇能推广使用机械化采摘,除了自身有意识之外,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推动。“这台乘用型采茶机,光设备就需要60多万元,再加上前期茶园改建、道路施修等,加起来近百万元。这样高额的支出,少有企业负担得起。”浙江骆驼九宇有机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高静说,“好在近几年余杭出台了许多特色产业、高性能农机财政补贴新政策,让我们这些当地茶企可以喘一口气,更好地投身于农业生产中。”
“今年余杭区又加大了农机购置的补贴力度,对首次引进且总投入10万元以上的农机设施装备,给予70%补助,最高补助100万元,实现应补尽补。”洪雪峰一边说一边带记者走进一家农机工厂。
这是位于瓶窑镇的浙江川崎茶业机械有限公司,里面各色各样的茶机引人注目。工程师们正在调试农机设备,“这几台茶机是要运到福建、安徽、江西等地,我们在做最后的调试工作,确保不耽误采茶。”一旁的工程师李流海说。
浙江川崎茶机成立于1990年,园区面积达18亩,是我国茶叶机械行业中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余杭首台乘用型采茶机就是从我们公司购置的,是按照九宇的自身情况量身定制的。”川崎茶机负责人胡金根说。
阅读延伸
乡村振兴战略的加快推进,对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更高要求。记者从区农业农村局获悉,目前全区共建成农机综合服务中心5家、全程机械化应用基地9家、农机创新试验基地3家、数字农机应用基地4家,拥有各类农业机械39011台(套),农机总动力31.19万千瓦;水稻生产全过程,茶叶、蔬菜与生猪的重点生产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我区获评浙江省第一批两个综合性农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全省仅两个区县市获此殊荣,也是全市唯一。
今年,余杭区将持续落实农业“双强”政策,通过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行动,全面提升种植业和畜牧业科技化、机械化水平。加大对粮油生产、农业主导产业关键环节和生态化智能化机械装备的补助力度,鼓励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新型农机引进和实验示范,支持专业化或综合型的区域农机服务中心建设并按政策给予相应补助,最高补助200万元等。
“我们要打破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更多地融入像5G、AI等技术,探索数字赋能,以科技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我们也会及时向农户宣传国家购机补贴政策,配套区级农业‘机器换人’、农机化试验等项目,鼓励种植户、农机户、农机合作社购买农机,节省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的收入。余杭农民的腰包鼓了,自然也更愿意投身于农业,这也为共同富裕打下了坚实的农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