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焕明

北苕溪作为东苕溪的重要支流,在中苕溪北面,故名。其流域比中苕溪更广,涉及余杭区西北部的百丈镇、黄湖镇、鸬鸟镇、径山镇、瓶窑镇这五镇镇域。北苕溪上源主要有太平溪、鸬鸟溪、百丈溪三溪,其上其下还有诸多支流,汇流后至瓶窑镇附近龙舌嘴汇入东苕溪。北苕溪全长47千米,流域面积310平方千米。北苕溪旧亦称漕河,有漕桥市镇,就是专为漕运而设的。

对于北苕溪上源三溪,先说北苕溪正源鸬鸟溪,鸬鸟溪发源于安吉县石门山,流经鸬鸟镇之后畈、前庄、横山、白沙等村。上游建有仙伯坑水库。在排部头与百丈溪汇合后称黄湖溪。

百丈溪以流经百丈镇得名,源出百丈镇西北端半山村与安吉县交界处牙山,东南流经百丈镇仙岩、百丈、泗溪、溪口、古城、坪里等村,沿途接纳垄谷溪流,水量丰富,上游建有皮山坞水库。在排部头和鸬鸟溪汇合称黄湖溪。汇合后的黄湖溪,自排部头始,与太平溪汇合处竹山村终,为北苕溪干流,流经黄湖镇之猪山、浪河口、中街、车站、白塔、东山等村。流入黄湖溪的还有青山溪、赐璧溪两支流。青山溪发源于黄湖镇北与德清县交界的王位山,向南流经青山、清波等村后,注入北苕溪上流的黄湖溪;赐璧溪源于黄湖镇东北风凰山麓,上游有石扶梯水库,南流又折西流经该镇赐璧村,在清波村注入黄湖溪。

太平溪发源于安吉县赤头洋,流入太平溪的支流有四条:汤坑溪,发源于鸬鸟镇山沟沟村境汤坑红桃山麓,东北经山沟沟村后汇入太平溪;太公堂溪,发源于鸬鸟镇西南大麓山,东北流经鸬鸟镇太公堂村,折北至上潘村汇入太平溪;车坑坞溪,发源于鸬鸟、黄湖、径山三镇交界的老虎山,南流经径山镇烂田坞、车坑坞、仕村等村后注入太平溪;里洪溪,发源于径山镇西部直岭,向东北历径山、双溪、四岭等村,在岑家畈自然村汇入太平溪。上游建有馒头山水库、四岭水库。太平溪至径山镇竹山村和黄湖溪汇合为北苕溪。

北苕溪至瓶窑龙舌嘴汇入东苕溪前,还接纳了石门溪。石门溪源于瓶窑镇北部白鹤山山麓,南流经瓶窑镇塘埠村、径山镇小古城村,上游建有石门水库, 于径山镇乌泥沙注入北苕溪。

北苕溪及其支流上所建中小型水库,都以防洪为主,兼有发电、供水、灌溉作用。1975年在中游潘板桥以下长3.9千米河道中,截弯取直,以减轻旱涝威胁。

在河港密如枝桠的北苕溪流域,山水形胜,山清水秀,古迹人文,不乏精彩。今删繁就简,撷取桥梁、双溪、水库、古迹四个方面稍作领略。

桥。有溪必有桥,从清朝嘉庆《余杭县志》就记载了很多北苕溪上的桥,有洞桥、宝昌桥、千口桥、寺桥、庙桥、万庆桥、长乐桥、冷水桥、邵母桥、漕桥、潘板桥、竹山桥、仕村桥、三官桥、积善桥等。最古老的要算东涧桥,建于元朝,至今740余年,是余杭区四大古桥之一,也是历代登径山必经之道。大堰桥建于清朝道光年间,船桥建于咸丰年间,在径山村口,都是石拱桥。船桥之名原出典宋明时期水大时船只可抵泊于此,帝王文士上径山都是到船桥上岸。陶村桥是余杭区百姓集资建造的最早的水泥桥,至今有88年历史。

双溪。清代吴焯《双溪》诗:“百里双流汇此方,修篁含涧郁相望,云生石脚水痕白,日射山头烟气黄,不少游鱼冲潋滟,尽多啼鸟弄微茫,行人已入桃花路,何必前溪问棹郎。”此诗描写了双溪秀丽风光,抒发了诗人对山水风光的挚爱。双溪有老十景,老十景在双溪岸边的有“苎泉怀古”“双波印月”“石堰观鱼”“板桥联汉”“狮山倒影”“楢潭垂钓”等六景。如今又有了新十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双溪集镇市场繁华,是重要山货集散地。太平、百丈、鸬鸟和安吉山川的毛竹、木材、木炭、药材等农货产品主要用竹排载运,从北苕溪各支流汇集,从双溪水路运送到外地。双溪有夹堰大坝,上游所有竹筏到双溪,等夹堰水存满,第二天放开堰坝,随大水急流而下。山里人把毛竹等山货运到瓶窑卖,在瓶窑或双溪购置大米、油盐酱醋等,再用竹排逆流撑运回山里。如今,传统的水上运输已被当地双溪人开发成旅游项目。国家4A级景区双溪漂流景区年接待游客70多万人次。过去撑排人最怕过夹堰,而今这里成了游客惊而不险刺激快乐的项目。

水库。北苕溪流域有四岭水库、骑坑水库、石门水库、馒头山水库、甘岭水库、仙佰坑水库、湖北坞水库、皮山坞水库、鱼石岭水库、石扶梯水库、龙坞水库、硖石弄水库、龙潭水库、茶草湾水库、金刚塘水库、龙兴桥水库等等。每一座水库都是一粒翡翠般的宝珠,且具有旅游开发的无限潜能。双溪竹海漂流西行三公里,径山北侧二公里就是湖光潋滟、山色奇秀的四岭湖,又称径山湖、四岭水库,是杭州市区最大的湖泊。双溪新十景之《大坝斩蛟》诗曰:“大坝凌空架巨虹,盈盈高峡出平湖。溢洪晴日喷飞瀑,入夜千家缀彩珠。”而径山十景之《径湖秋月》景诗曰:“四岭葱茏出平湖,满树秋叶映水红。潋艳波光入胜处,一滩一湾幻不同。”大坝北靠老鹰山,东依白象山,西至横山,一道84米高202米长的主坝连接白象山和横山,汇聚了71.6平方公里集雨面积内的千山之水。

古迹。从双溪漂流逆流而上三华里的苕溪北岸,就是代表我区有七千年历史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小古城遗址,在这漫长而遥远的七千年前,先民们倚溪而居,生生不息,从古遗址断面中展示了一代又一代古苕溪人勤劳聪慧的形象。逆流再上三华里是吴山。吴山坐落北苕溪中间,把北苕溪一分为二,成了两条溪,南边的流入农田,养育祖祖辈辈的径山人,其余水往北边流去,直至流入太湖。登上吴山,吴山亭屹立于山顶,吴山亭的一副对联“苕水劝君斟竹海,径山邀我御天风。”把我们的视线带向诗和远方——一条银色的绸带飘然而来,这就是北苕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