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朱筱 通讯员 朱诗意) “谢谢杨医生,孩子现在愿意去上学了,还特别喜欢打篮球,也越来越自信了。”日前,在浙大一院余杭院区专家门诊室,一位男孩家长激动地对眼科杨崇清副主任医师说道。

小王今年8岁,从小活泼,学习成绩好,喜欢运动。但两年前开始,父母发现小王疲倦或走神时,一只眼睛就会悄悄地“歪”出去,但喊他时,“歪”出去的眼珠子又会马上转回来。父母平时忙于工作,对孩子眼睛的异常并没有放在心上,觉得可能是孩子比较调皮。

然而,从2021年下半年起,小王开始抱怨做作业时看不清、头痛,不喜欢强光,连最喜欢的篮球也不愿意打了。父母还发现,小王眼睛“歪”出去的次数越来越多,性格也变得内向起来。

“爸爸,我不想去上学了,同学们都叫我‘斜眼怪兽’,不愿意跟我一起玩。”小王委屈地和爸妈说,这时他们才意识到,眼睛问题已经严重到影响孩子的学习和性格。经四处打听,父母带着小王来到了家附近的浙大一院,找到了在治疗儿童斜视、弱视、近视防控等方面经验丰富的杨崇清。

经过全面的眼科检查,杨医生发现小王是双眼间歇性外斜视,还有一眼轻度弱视。“斜视不仅会影响外貌,还会影响孩子立体视觉的发育,如果不做手术,长大后孩子可能有明显的斜眼,还可能出现打球接不到球、3D电影看不出立体感、下楼梯容易踩空等情况,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杨医生向小王的父母解释道。

经过一段时间的配镜加遮盖训练,

小王的弱视很快恢复了。随后,杨医生又给小王做了斜视手术,术后随访恢复较好。

“寒假,到医院来看眼科的人数明显增多,门诊一半以上都是青少年,大部分是近视、斜视等问题。”杨医生提醒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总是歪着头看物,或说看不清、害怕强光等,一定要引起重视,尽早到医院眼科进行筛查。

知识链接

“斗鸡眼”“斜白眼”都可能是斜视

斜视是由于管理双眼协调运动的大脑中枢失调,或眼外肌力量不平衡,导致一眼注视目标、另一眼偏离注视目标。根据研究,斜视的发病率约为3%~5%,约50%的斜视可能合并有弱视。

根据眼位的偏斜,斜视分为水平斜视、垂直斜视、旋转斜视。人们常说的“斗鸡眼”就是眼球向内偏斜,医学上称为“内斜视”;“斜白眼”就是眼球向外偏斜,医学上称为“外斜视”。

斜视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与遗传、神经动力支配、屈光状态、眼调节力等多重因素相关。

大部分斜视患者需手术治疗 成功率高达90%

斜视主要表现为:看目标时眼球偏斜,或表现为歪头视物、怕光、眯眼等。如果合并有弱视的话,则会出现看小物体困难。

斜视可能导致眼睛视物疲劳、头痛等症状。由于早期的斜视患儿常无明显临床表现,往往出现严重的歪头斜颈或弱视后才被家长发现,从而错过了视觉发育的黄金时段。

这里告诉大家一个检查斜视的小技巧:在距离孩子眼睛前方33厘米的地方,将手电筒光线打在两个眼球上,观察黑眼球上两个反光点的位置是否对称。如果一侧光点相对另一侧光点位置偏鼻子一侧,说明孩子可能有内斜视;如果一侧光点相对另一侧光点位置偏太阳穴一侧,说明孩子可能有外斜视。

目前斜视主要针对病因治疗:屈光不正导致斜视,可以采用验光配镜治疗;如果已经合并了弱视,则需要先治疗弱视。大部分斜视患者需要手术治疗,目前斜视手术成功率高达90%,极少复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