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刚过,余杭学子的寒假也进入尾声。“双减”后首个寒假,孩子们是怎样度过的?随着返校的日子到来,孩子们纷纷晒出寒假作业成果,这些具有实践性、启发性和拓展性的特色作业,让孩子们乐在其中、学有所得。

海创小学:“我是小小饲养员”

(记者 李远远 江泽波) 昨日一早,在海创小学门口,不少学生正陆续返校。人群中,几位小朋友提着胖嘟嘟的小兔子,向老师和同学展示喂养成果。不一会儿,一只胖鸭子也加入了展示的队伍。

这些可爱的小动物都诞生在该校的动物馆,同学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饲养资格。寒假期间,小动物们跟着孩子们回了家。开学季来临,小小“饲养员”们又把它们带回校,分享自己的喂养故事。

据了解,“双减”政策落地以来,海创小学创新开设了100多项课程,学生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自主选择课程。这个寒假,除了喂养小动物,学生们还带来了自己录制的小视频,把精彩的寒假生活分享给大家。

余杭中学:动手实验乐趣多

余杭中学创新推出了一项“物理实验SHOW”挑战:戒指爬坡、电动漩涡、探究动量守恒……新颖有趣的小实验一一呈现。学生自主进行实验,并用物理知识解释说明,同时拍摄剪辑短视频。

作为杭州市物理学科基地,物理创新实验的设计和开发一直是余杭中学的特色项目。布置这项寒假作业,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良渚第一中学:老物件里学历史

“历史源于生活,孩子的潜能在于挖掘,跳出书本、提供平台,历史就是活的。”良渚第一中学的何苏芬老师收到孩子们的寒假作业后,忍不住在朋友圈点赞。

缝纫机、磁带、纪念章……用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介绍家里的老物件,成为孩子们寒假里特殊的历史作业。挖掘老物件背后的故事,感受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是他们最大的收获。

“通过时空交融式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找寻与社会历史之间的契合点、共振点,既可以触发学生的感悟,还能引导学生学习历史。”何苏芬说。

育海外国语学校:南腔北调话美食

这个寒假,育海外国语学校初中部学生纷纷晒起家乡的年味美食,分享假期的美味。

为深入探索中华美食的文化底蕴,该校初中部布置了“南腔北调话美食”作业,让学生们利用假期了解家乡美食。

仙居羊脚蹄、温岭嵌糕、杭州片儿川……学生们不仅亲手制作美食,还拍摄短视频解说制作过程和背后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家乡美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