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型冠状病毒(下称新冠病毒)反复复燃的“小火苗”,我们总能快速扑灭,除大数据精准管控外,迅速准确的核酸检测也有很大的功劳。可是大家看不见摸不着的新冠病毒是如何被检测出来的呢,跟着余杭卫健的监督要点来看看吧~
采样
✦✦
采样工作人员使用一次性使用病毒采样管(灭活型)对受检者进行鼻咽拭子或口咽拭子采样。卫健要点:1、采样工作人员应做好相应防护;2、受检者采样前配合工作人员出示正确身份信息,采样时取下口罩,采样后立即戴好;3、采样等待过程中保持“一米线”距离。
送样
✦✦
运送人员将三层包装(密封袋→密封罐→密封箱)的样本,经必要消毒处理后,专人专车运送至相应检测机构,同时送交相对应的《基本信息表》和《送检表》。卫健小课堂:1、运送人员应做好佩戴外科口罩、工作帽等必要防护;2、运送过程中应保持平稳,样本竖立存放,勿震荡勿开箱。
检测
✦✦
世间万物找不到基因完全一样的两种物体,新冠病毒也有其个性化的基因,我们便要利用其个性化基因识别新冠病毒。目前,检测新冠病毒个性化基因最常见的方法是荧光定量PCR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简言之,通过技术手段让荧光与新冠病毒个性化基因结合,并扩增相应倍数,根据扩增后的荧光浓度判读是否为新冠病毒。卫健要点:1、荧光定量PCR技术为高风险过程,工作人员须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全排式生物安全柜内操作;2、PCR实验室负压环境最为理想,应时刻注意压力监测;3、检测机构应按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要求严格做好实验室洁污分离、通风、消毒等室内质量控制工作。
样本处理
对可疑或阳性结果的样本和重点人群样本,实验室检测人员按规定予以保存。其余样本,实验室检测人员需要在实验室就地,对检测后样本、检测过程中与样本接触的废弃耗材等物品,使用压力蒸汽灭菌或化学消毒等方式,进行消毒灭菌,达到相关标准后方可排入实验室水处理系统或交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进行处理。
卫健要点:
1、检测机构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及《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规范开展样本处理工作。
卫健小课堂:
一次性使用病毒采样管(灭活型)内为特殊性病毒保存液,可以“杀死”新冠病毒使其不具备传染性,又可以使新冠病毒个性化基因暴露,便于检测分辨。
荧光定量PCR技术是新冠病毒检测的关键所在。检测机构应严格落实生物安全柜等仪器设备和检测试剂的检查、使用、维护工作,及实验室环境消毒、监测等室内质量控制工作,避免出现检测“假阳性”事件。
新冠病毒采样、检测、处理过程均属中高风险,相关人员一定要做好相应防护及日常健康监测,规范开展相应工作,避免因交叉污染或二次污染造成人员感染,防止病毒泄露,确保生物安全,保护民众健康。
素材来源:区卫生健康行政执法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