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记者 刘丽雯 王杨宁 整理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修身齐家,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必修课,家风传承更是一个家族矢志不渝的追求。
为什么培育家风如此重要?习近平总书记一语道破:“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
章太炎先生曾将他父亲的教诲,共15条恭录于纸,称之《家训》,笔示后人,令后代遵行。前日,章太炎故居纪念馆组织余杭优秀青年女性、少年儿童和本地非遗传承人等6名代表,诵读章太炎家训,带领我们走进章氏家训世界。
人物名片
章太炎(1869年1月12日—1936年6月14日),名炳麟,字枚叔。是我国近代国学大师,也是学者型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研究范围涉及历史、哲学、政治、朴学等等,著述甚丰,桃李遍天下。
章太炎故居建于清末民初,属中式宅院,位于仓前老街中段,包括故居本体、游客服务中心、国学研修中心、国学讲堂和临时展厅等部分。故居系章太炎出生成长之地,是纪念章太炎、研究其生平的重要实物例证。2021年,故居接待游客11万人次。
家风故事
号“太炎”是为表达对爱国人士的敬仰
章太炎9岁起就受外祖父朱有虔的教育和熏陶,少年时就萌发了民族主义思想。他听外祖父讲明末清初清政府期压汉人的故事,明白了王夫之、顾炎武、黄太冲(黄宗羲)都是了不起的爱国人士。成年后,他把自己的号取为“太炎”,表达对黄太冲、顾炎武的敬仰。
14岁时,听到杭城有一本《灭鞑子》的书卖,写的是元末汉族人民反抗异族奴役的故事,章太炎偷偷上船到杭州买到了这本书,而且很快看完并牢牢记住了书中的内容。他的哥哥十分佩服章太炎有过目不忘的本领。
天井里的习字墙
章太炎出生于书香人家,历代讲究书法,家长在天井里竖上习字的砖块,要求子弟们勤学苦练。从小,章太炎每天都要去天井练习多次,砖上的字迹写后不久就干燥无存,干后又可以书写,既节约纸张,还增加记忆力。章太炎精通篆体、魏碑体、楷书、草书各种字体,是一位大书法家。
登报征婚希望伴侣“能做短篇文章”
章太炎年轻时,父母给他娶了一房妾,仅十年便去世了。直至43岁,在朋友们的再三催促下,他才决定寻找一位理想的伴侣。
章太炎有自己的追求,他在多家报纸上刊登了征婚启事,而且提出三个条件:一要通文字,能做短篇文章;二要出生于名门闺秀,举止大方;三是能服从丈夫,不染不良习气。虽然这第三点有些大男子主义,但登报征婚中写的是要会写文章,在当时确实是新鲜事。
后来,章太炎找到一位担任小学校长的知识女性。孙中山、黄兴、蔡元培等名流都出席了婚礼,一向不修边幅的章太炎出了大洋相。他虽然也打扮了一番,穿上大礼服和皮鞋,可皮鞋穿错了左右脚,不但疼痛难忍,行走十分怪异,朋友们发现他左右鞋穿错,弄得如此模样,哄堂大笑。
补充历史典故重订《三字经》
《三字经》是旧时儿童的启蒙读物,太炎先生当然从小就读得很熟。成年后,他感到《三字经》有很多不足之处,尤其是清朝中期以后,许多历史事件和典故未能包括。于是,章太炎对《三字经》重新修订、补充延续了许多内容。
同族的一位举人对改动先人的著作很不以为然。章太炎认为,岁月在增加,时代在前进,当然可以重订前人的著作。后来,这本重订的《三字经以》受到大众的欢迎。
坚持革命信念写下《谢本师》
1890年,章太炎的父亲去世。料理完丧事后,他就去杭州诂精经舍,拜朴学大师俞樾先生为师。学习汉学,并扩大到史地、天文、历法、音律、典章制度等范畴,奠定了深厚的国学基础。同学中,有许多人成为大学问家和维新改革的志士。
后来,章太炎先生投身变法维新。由于投身革命,思想守旧的老师俞樾对章太炎横加指责,给他扣上了“不忠不效”的罪名。章太炎坚持革命信念,写下《谢本师》一文和俞樾断绝关系,但章太炎对俞樾的学问还是很尊重的。
著有医药著作近200篇
章太炎先生和祖父、父亲、哥哥都精通医术。祖父章鉴在太平天国时期避难到苕溪一带,曾救治贫病交加的难民1000余人;父章浚为人治病,屡屡有效;哥哥章椿伯是钱塘名医仲昴庭的弟子,曾参与编著医药书籍。
章太炎虽不以医药为生,但精通医药。据不完全统计,他的医药著作有近200篇。章太炎曾为孙中山先生开过药方,晚年又创办苏州国医学校,担任过上海国医学院院长,苏州国医学校、苏州国医研究院名誉校长和院长,亲笔为苏州国医学校题写“诚敬勤朴”的校训。
家训格言
◆
《章氏家训》,原名《太傅仔钧公家训》,作者章仔钧(868年-941年),是中国十大最有名的家训之一。章仔钧15子74孙个个英气勃勃,博洽多闻。作为儒将,章仔钧告诫子孙当以儒业起家,200多字的家训点化了章氏族人的行为走向,也催生了向善向上的力量。正是遵循了这样的准则,章家人才得以枝繁叶茂。
传家两字,曰耕与读。兴家两字,曰俭与勤。安家两字,曰让与忍。防家两字,曰盗与奸。亡家两字,曰嫖与贱。败家两字,曰暴与凶。
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忿之事,休专公共之利。吃紧在尽本求实,切要在潜消未形。
子孙不患少而患不才,产业不患贫而患非正,门户不患衰而患无志,交游不患寡而患从邪。
不肖子孙,眼底无几句诗书,胸中无一段道理。神昏如醉,礼懈如痴,意纵如狂,行卑如丐。败祖宗之成业,辱父母之家声,乡党为之羞,妻妾为之泣。岂可立于世而名人类乎哉!
格言具在,朝夕诵思。
【译文】
“耕”“读”两字是为传家之宝,“俭”“勤”两字是为发家之道,“让”“忍”两字是为安家之本,“盗”“奸”两字是为居家必防,“嫖”“赌”两字是为亡家之路,“暴”“凶”两字是为败家之源。
不可存怀疑别人的心,不要听不利团结的话,不能干引起公愤的事,不要有贪图公众利益的行为。不良行为在萌生意念时就应当及早遏制,切不可发展养成恶习惯,最要紧的实事求是,万事以诚为本。
子孙虽多而庸碌无才,是最大的不幸;家产虽富而喜于铺张,是贫穷的根源;门庭虽闹而调理无度,是最大的败落;交际虽广而结恶从邪,是最大的罪行。
不肖子孙眼底无几句诗书,胸中无一段道理,精神萎靡不振,为人的礼仪如痴人一般茫然不知,却纵欲如狂,气度如乞丐一样卑鄙,败祖宗家业,辱父母名声,乡邻为之羞耻,妻妾为之哭泣,像这种人怎配列入我宗祠谱中,死后怎配葬我列祖坟地呢?
以上安家处世格言,应日夜诵读,切记在心。
◆妄自卑贱,足恭谄笑,为人类最庸下者
◆人心妬媚,常不能绝。上者忌功害能,其次以贫贱富贵相较,常生忮心,甚乃闻人丧败喜溢眉宇,幸灾乐祸,祸亦随之至。
◆所谓贫者,以其贝(古人以贝为钱)分之于人,而己身尚不致一无所有;若穷则弃家而无有,孑然一身,藏身穴内,安能与贫并论乎?
本版图文由章太炎故居纪念馆提供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