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关部门、平台,属地街道:
为切实推进余杭塘河(余杭段)保护和管理工作,在征求相关单位意见的基础上,我局牵头编制了《余杭塘河(余杭段)“一河一策”实施方案(2021-2023年)》,现印发给你们,请根据实施方案要求,推进各项重点项目,确保按时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杭州市余杭区交通运输局
2021年4月8日
余杭塘河(余杭段)“一河一策”实施方案
(2021-2023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文件精神,根据《关于全面推进河(湖)长制提档升级工作的通知》(浙治水办发〔2020〕1号)和《关于印发浙江省“一河(湖)一策”编制指南(试行)的通知》(浙治水办发〔2017〕26号)文件要求,结合余杭塘河(余杭段)保护与管理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河道概况
余杭塘河(余杭段)河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流经余杭街道、仓前街道、五常街道、未来科技城。起止点为西起余杭东门头,东至绕城高速桥,河道全长11.7公里,河面最大宽度60米,最小宽度7.5米,河常水位1.6米左右。
余杭塘河(余杭段)流域主要支流有13条,分别为南渠河、清水港、枫树港、汪桥港、闲林港、杭师大内部水系、香樟港、沙河港、通义港、茶亭桥港、福严桥港、会源桥港、九曲洋。其中九曲洋、五常港为西湖区与余杭区的界河。
沿河共有主要闸站6座,分别为:清水港翻水站、沙河港闸站、汪桥港闸站、茶亭桥港闸站、福严桥港翻水闸、杭师大翻水闸。沿河主要有跨河桥梁25座。余杭塘河(余杭段)主要水流方向为自西向东,由余杭闸从苕溪配水进入南渠河,流入余杭塘河,最终汇入京杭运河。
据调查,干流沿线共有排水口87个(其中未来科技城29个,仓前街道53个,余杭街道5个),晴天出水排水口7个,余杭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口有2个,其中一、二、三期有1个,四期有1个,排放总量为150吨/天。
余杭塘河目标水质为Ⅳ类。2020年1-12月余杭塘河新桥断面水质(监测平均值)类别为Ⅳ类,但仍不稳定。
二、余杭塘河(余杭段)“一河一策”(2018—2020年)实施情况回顾
(一)治理目标
在2017年剿劣治理的基础上,继续通过“标本兼治”的工作思路,开展对余杭塘河南片水系水环境综合整治,从本质上消灭污染源,还清水于民,最终实现余杭塘河及汇入支流水体达到Ⅳ类以上水质,使河道及两岸治理达到水清、岸绿、整洁、有序、民欣、业兴的总体目标。
(二)主要任务
1.水污染防治
(1)工业污染治理
大力开展仓前、金星工业园区内企业雨污分流情况的跟踪管理,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发现问题及时落实整改。对两个工业园区内企业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对孵化类企业做好废水收集预处理工作。
(2)城镇生活污染治理
① 2018-2020年对老城区西起南湖东路城西路,东至禹航路,北至南渠河,南至凤新路,总面积约1km2内,排水管网改造成合流制系统。沿老城区内主干道路新建合流总管,沿线收集合流雨水、污水,在管网末端设置收集调蓄设施,旱流污水和初期雨水收集至调蓄池,后期雨水通过泵站强排至外圩河道。以提高老城区范围内排水标准以及防洪排涝要求,削减排河污染物总量。泵站和调蓄池设置在金星泵站内,以减轻溢流排放对余杭塘河的污染,同时通过截流井沿线收集宝林路、文一西路两侧直排河道的雨污混接污水。
② 2018-2019年对目前余杭街道重点排污口共安装8处分散就地处理设施,主要分布在宝林港、清水港、小港、沿山港、施桥河、蒋家潭港等河流沿岸,其中一期实施5处,二期实施3处。
③ 2018-2019年对清水港以东等27个排污口以及海曙路等4处断头污水管网进行截污纳管改造,将其就近纳入现状污水管网或接至污水处理厂,从源头上控制排入余杭塘河及其支流的污水。同时,对沿线在建工地生产生活污水进行处理。
④ 2018-2020年新建余杭污水处理厂四期工程,项目土建工程按15万m3/d规模一次性建设,设备初步分为两阶段安装,第一阶段安装7.5万m3/d,四期扩建部分采用双层加盖全地下的建设形式。
⑤ 2018-2020年对汪桥港、新桥港、香樟港、南渠河等支流,以及对仓兴街、常二路、葛巷农居点、文一社区农居点等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及设置临时污水处理设施。
(3)农业农村污染防治
一是以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和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目标,切实提高农田的相关环保要求,减少农业种植面源污染;二是加快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在政策上鼓励施用有机肥,减少农田化肥氮磷流失;三是推广商品有机肥,逐年降低化肥使用量。四是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引导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切实降低农药对土壤和水环境的影响。五是建立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理体系,扎实推进废弃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及无害化处理,实现回收率80%以上、无害化处置率100% 。2019-2020年继续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增强水生生物多样性,每年分冬春两季在余杭塘河水系放流白鲢、花鲢等节水型鱼苗合计7.5万尾。
2.水环境治理
(1)入河排污(水)口监管
开展余杭塘河沿岸入河排污(水)口规范整治,统一标志,实行“身份证”管理,公开排放口名称、编号、汇入主要污染源、整治措施和时限、监督电话等,并将入河排放口日常监管列入基层河长履职巡查的重点内容。完善余杭塘河河道审批的入河排污(水)口工作。2018-2020年定期开展余杭塘河及主要支流沿线入河排污(水)口排查工作。同时对枫树港、汪桥港、闲林港、香樟港开展重点治理,加大支流沿线污染源排查,做好截污纳管工作及后续的跟踪管理,建立支流水质治理目标,保障余杭塘河干流稳定持续改善。
(2)水系连通工程
保持上游稳定配水,增强水流动性。2018-2019年在枫树港、朱庙港、四角池巷、茶亭桥增加4座钢坝闸站。
(3)“清三河”巩固措施
2018-2020年开展余杭塘河及主要支流和小微水体的监管,做好长效管理和保洁工作。
3.水资源保护
2018-2020年开展干支流水质监测,定期通报检测结果。在干流上增设2处水质自动化监测站,在新桥港和香樟港增设水质自动化监测站共3处,以及在新桥港闸站、永胜港闸站设置自动化控制设施。
4.水域岸线管理保护
(1)河湖管理范围划界
2018-2020年完成余杭塘河及部分主要支流管理范围划界。
(2)水域岸线保护
2008-2020年开展余杭塘河区域涉水项目严格审批,确保无违建。
(3)标准化创建
2018年完成新桥港闸站、鲍家弄闸站、新桥港、香樟港等的标准化管理工作。
5.水生态修复
(1)生态河道建设
① 2018-2019年对余杭塘河南片水系22条河道进行生态修复工程,以提高河道生态系统对氨氮的削减能力。在分散式截污处理工程的控源成效上,结合引配水工程,在引配水路径上若干个生态净化控制区,对氨氮等污染物进行强化处理,削减支流对余杭塘河的污染贡献。共涉及挺水植物221610m2;浮水植物88640m2;沉水植物120000m2;鱼类55400尾;底栖动物3320只;曝气机118台;复合工程菌10830kg。
② 2018-2020年对余杭塘河(狮山路-绕城高速)河道进行整治工程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驳岸改造、桥护岸修整、给水排水、桥梁工程、景观绿化工程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等。整治河道总长度约8340米,涉及景观总面积约73.20万平方米。
③ 2018-2019年对香樟港、新桥港、南渠河等主要支流开展生态河道建设。
(2)水土流失治理
加强余杭塘河沿线在建工地的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和综合治理工作,提出封育治理、坡耕地治理、沟壑治理以及水土保持林种植等综合治理措施。
(3)河湖库塘清淤
2018年对余杭塘河两岸拆迁后建筑垃圾及岸线进行清理,对沿线淤积严重的小微水体进行清淤。并加强淤泥清理、排放、运输、处置的全过程管理。
6.水安全保障
① 2018-2020年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健全巡查,监督队伍。
② 2018-2019年构建余杭塘河智慧水务系统。实现区域防洪排涝、水资源优化调控、水环境监控保护、水生态恢复重建等过程的精细化与智慧化管理。
(三)完成情况
1.目标达成情况
2018-2020年余杭塘河(余杭段)市控考核点基本保持在IV类标准,部分河段达到Ⅲ类,支流水体基本稳定达到IV类标准,总体水质稳中向好。但在个别月份的水质监测中,干流考核点上出现过几次劣V类水质,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支流水质影响到干流。
2.重点项目完成情况
余杭塘河(余杭段)“一河一策”(2018-2020年)实施方案上涉及余杭区的项目共有47个,后新增项目3个,三年中因有些项目更名合并实施或被城市标准化示范区块创建工程等情况打包实施,实际未实施项目2个,完成率96%,2018-2020年共完成投资229766万元。
3.取得的成效
(1)通过一系列的水污染防治(工业、城镇、农村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入河排污口监管、“清三河”巩固措施)、水域岸线管理保护及水生态修复(河道整治、河湖库塘清淤等)等治理措施后,余杭塘河水质由原来的劣Ⅴ类水体改善至稳定在Ⅳ~Ⅴ类水体之间,基本达到“水质达标、二面清洁、河岸绿化”的要求。
(2)通过河道综合整治、水利工程提升改造及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高了余杭塘河的防洪排涝能力;同时随着余杭塘河及主要支流河道景观工程的实施,两岸景观绿化丰富,游步道全线贯通,通过挖掘河道文化元素,建设通畅绿道,完善河道亮化工程,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基本实现河道“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目标。
(3)2019年余杭塘河(未来科技城段)被评为浙江省美丽河湖,2020年余杭塘河南岸(良睦路-东西大道段)被评为杭州市最美绿道,余杭塘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被评定为2020年度浙江省“优秀园林工程”奖金奖。
三、 余杭塘河(余杭段)基本状况评估(问题分析)
根据现状调查结果,分析经第一轮“一河一策”实施水环境治理后,河湖在水环境污染、水资源保护、河湖水域岸线管理、水安全、水环境行政执法(监管)等方面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水环境污染仍然较为严重
余杭塘河水质虽然总体较好,但仍有部分河段污染严重,如2020年余杭塘河良睦路桥断面、长桥断面水质类别均为Ⅴ类,主要污染物是NH3-N。
(二)污染源仍需整治
1.支流污染
余杭塘河汇入支流水质不佳,由于南部城区现状污水管网建设不完善,部分居民区污水直排,对周边水体造成一定污染。主要支流汪桥港、闲林港、香樟港水质都在Ⅴ类-劣Ⅴ类之间,尤其到冬季枯水期,支流上游来水,如闲林港和天竺桥港都是超标的,导致余杭塘河干流水质存在超标风险。
2.雨污管道混接
沿线城镇生活污水虽然已经采用纳管处理,但还存在着雨污未分流、管道老化失修等问题。根据 CCTV检测报告显示,以及从沿线的踏勘情况来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雨污混流现象,目前各街道及平台均采用封堵或收集汇总后用泵抽至污水管网等措施,但均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反而加重了目前本就超负荷运行的污水处理厂负担,一遇到下雨,污水溢流现象时有发生,引起河道水质变差。
3.应急排放口污染
余杭污水处理厂现状排水标准为一级 A,根据污水厂现状出水水质不完全统计得出,目前实际监测出水水质总体达到Ⅴ类水标准,污水处理能力已经饱和,由于雨污分流不彻底,在降水量较大时,外部管网容易发生溢流情况。为了缓解城区内涝,确保污水系统正常运行,水务公司根据余杭区污水应急治理系统运行方案采用应急性处理排放,应急性排放水质无法保障,影响余杭塘河水质。
(三)岸线管理与保护仍需加强
余杭塘河(余杭段)河道的管理范围划界已经完成,并经余杭区人民政府同意发布,但界桩尚未完成埋设,水利工程标准化建设还需要加强。
(四)水资源保护工作需进一步深入
由于地理位置原因,生态补水条件较差,天然径流或降雨无法满足河道的生态补水需要,导致河道自净能力弱。且境内没有好的水源,枯水期的补水主要依靠临安来水,水量有限。目前跨区域调配水源难度较大,需要多角度多方面考虑新增水源点,来保障区内骨干河道的水源补充问题。
(五)水生态修复工作需要重视
目前余杭塘河存在底泥淤积,河床抬升的问题,枯水期上游及两岸河床裸露,同时淤泥也不断向水体中释放污染物,建议采用断流围堰、水力冲挖法或环保清淤。要加强河道治理及河道周边工地施工全过程的水土保持监测,防止水土流失。
(六)执法监管能力有待提升
河道管理范围内仍存在非法排污、设障、捕捞等现象。河道巡查力度仍不够,联合执法能力有待增强,信息化建设水平有待提升。
四、余杭塘河(余杭段)“一河一策”(2021—2023年)治理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省市省、市“五水共治”重大决策部署为指导思想。
(二)治理目标
到2021年底,达到全面消除“三色预警”等目标。到2023年底,河道水质达到或优于Ⅳ类水质目标。完成河道管理范围划界和水域岸线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区域内50%以上水利工程达到标准化管理;全面清除河湖库塘淤泥,有效清除存量淤泥,建立配水体系及轮疏工作机制;严厉打击侵占水域、乱弃渣土等违法行为,加大涉水违建拆除力度,实现河道管理范围内基本无违建,基本建成河道健康保障体系和管理机制,实现河道水域不萎缩、功能不衰减、生态不退化。
五、余杭塘河(余杭段)“一河一策”(2021—2023年)主要任务
(一)水污染防治
1.工业污染治理
2021-2023年,大力开展仓前工业园区内企业雨污分流情况的跟踪管理,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发现问题及时落实整改。
集中治理工业集聚区水污染。对余杭塘河(余杭段)沿岸的各类工业集聚区开展专项污染治理。一是集聚区内工业废水必须经预处理达到集中处理要求,方可进入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二是新建、升级工业集聚区应同步规划、建设污水、垃圾和危险废物集中处理等污染治理设施。三是2021年底前,无法落实危险废物出路的工业集聚区应按要求建成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安装监控设备,实现集聚区危险废物的“自产自消”。
2021-2023年,加强对仓前工业园区内企业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加强完善孵化类企业做好废水收集预处理工作。2021年底前,仓前工业园区内企业必须达到治理目标。
2.城镇生活污染治理
积极推进雨污分流、全面封堵沿河违法排污口。积极创造条件,排污企业尽可能实现纳管。对未纳管直接排河的服务业、个体工商户,提出纳管或达标的整改计划。
目前,余杭塘河(余杭段)河道沿线及主要支流沿线均已完成截污纳管(生活小区污水零直排建设),应巩固整治成效,开展城镇生活小区污水零直排情况跟踪管理,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主要做好沿河城镇生活小区污水配套管网、污水泵站、污水处理设备等设施的排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同时彻底排查雨污分流情况,以免雨污合流污水排入河道问题。在跟踪管理情况下,对发现城镇污水处理配套设施(泵站、处理设备、管网等)老旧、破损等问题应及时进行更新改造。并做好排水与污水收集管网的日常养护工作,提高养护技术装备水平;减少污水直排,杜绝偷排现象,打造污水“零直排”2.0版。
加大河道两岸污染物入河管控措施。重点做好河道两岸地表100米范围内的保洁工作:一是加强范围内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堆积物等的清运和清理;二是对该范围内的无证堆场、废旧回收点进行清理整顿;三是定期清理河道、水域水面垃圾、河道采砂尾堆、水体障碍物及沉淀垃圾;四是加强船舶垃圾和废弃物的收集处理;五是在发生突发性污染物如病死动物入河或发生病疫、重大水污染事件等,及时上报农业畜牧水产、卫生防疫和环保等主管部门;五是受山洪、暴雨影响的地区,要在规定时间内及时组织专门力量清理河道中的垃圾、杂草、枯枝败叶、障碍物等,确保河道整洁。
3.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以农业绿色发展为抓手,切实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实施“肥药减量增效”工程,通过加快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引导农民科学施肥、精准施肥,减少农田化肥流失;通过推广商品有机肥,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等技术,切实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降低化肥农药对土壤和水环境的影响。深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扎实推进废弃农兽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及无害化处理,不断健全回收处理体系,实现回收率90%以上、无害化处置率100% 。
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一是以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垃圾为重点,制定建制村环境整治计划,明确河岸周边环境整治阶段目标。二是因地制宜选择经济实用、维护简便、循环利用的生活污水治理工艺,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按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户受益率达到70%以上的要求,提出治理目标。三是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户集、村收、街道运、区处理体系全覆盖,并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和保障体系。
(二)水环境治理
1.入河排污(水)口监管
开展河道沿岸入河排污(水)口规范整治,统一标志,实行“身份证”管理,公开排放口名称、编号、汇入主要污染源、整治措施和时限、监督电话等,并将入河排放口日常监管列入基层河长履职巡查的重点内容。依法开展新建、改建或扩建入河排污(水)口设置审核,对依法依规设置的入河排污(水)口进行登记,并公布名单信息。
2021-2023年定期开展余杭塘河(余杭段)及主要支流沿线入河排污(水)口排查工作,做好巡查记录台账,动态更新标志标牌资料。进一步完善入河排污(水)口的信息资料,补充如经纬度坐标、汇水范围、配套的美化处理设施等必要信息,重点关注晴天雨水口的排水情况,以及未经审核备案的入河排污(水)口情况,开展晴天有排水的雨水口溯源调查。
2.“清三河”巩固措施
巩固“清三河”成效,加强对河道的监管,每隔3个月开展复查和评估,回顾沿线干流、支流水质情况,发现反弹现象时应及时整治。
(三)水资源保护
1.水功能区监督管理
加强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和水质达标考核,定期向政府和有关部门通报水功能区水质状况。发现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控制指标的,或者水功能区的水质未达标的,应及时报告政府采取治理措施,并向环保部门通报。
2.河湖生态流量保障
2021-2023年,拟建设未来科技城区域整体的河道水文与水质联动调控系统,根据余杭塘河上两座自动水位监测站与水质监测站的数据,当监测到河段平均流量长期低于预设值时,或水质及藻类出现升高趋势时,自动发出预警,并根据预设的调度方案进行配水,恢复河道的生态基流以改善水质和水生生态。
(四)水域岸线管理保护
1.河湖管理范围划界工作
余杭塘河(余杭段)11.7km河道管理范围与保护范围已划定,并明确了管理界线和管理范围内的管理要求。2021-2023年,需完成设立界桩等标志,并严格涉河活动的社会管理。
2.水域岸线保护
开展余杭塘河(余杭段)的岸线利用规划编制工作,科学划分岸线功能区,严格河道生态空间管控,加强涉河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确保无违建。
3.标准化创建
推进余杭塘河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完成河道沿线堤防(护岸)工程的标准化管理创建工作。具体包括落实管理责任主体、界定管理范围、设置视频监控系统、规范日常监测检查、加强工程维修养护、建立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美化绿化生态环境等内容,实施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
(五)水生态修复
1.生态河道建设
在巩固现有生态河道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有序推进并完成正在实施的余杭塘河南片水系综合整治工程和余杭塘河(狮山路-绕城高速)河道整治工程,建设内容包括驳岸改造、护岸修整、桥梁工程、景观绿化工程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等,以及生态设备运行管理、水质应急处理、闸站养护调控、智慧水务运维等。
2.水土流失治理
余杭塘河(余杭段)水土流失主要来源于河道北岸的沿河施工工地和正在实施的余杭塘河河道整治工程。施工作业裸露面经雨水击溅和径流冲刷等作用,大量泥水汇入河道,水体浑浊度上升,水质下降,还有可能造成河道淤积等影响。
加强河道沿岸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依法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积极创建标准化工地,采取有效的排水、拦挡、苫盖、绿化等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入河,影响河道水质,降低河道沿岸景观效果。
3.河湖库塘清淤
进一步建立健全河道日常淤积监测和轮疏工作机制。加强余杭塘河(余杭段)疏浚工作,增加河道行洪排涝能力,恢复河道功能,改善水环境面貌。重点做好沿岸排口区域、施工工地附近河段和桥下容易淤积区域的清淤工作,确保实现河道“有淤常疏、清水常流”。
(六)执法监督
加强河湖管理范围内违法建筑查处,打击河湖管理范围内违法行为,坚决清理整治非法排污、设障、捕捞、养殖、采砂、围垦、侵占水域岸线等活动;建立河道日常监管巡查制度,利用无人机、人工巡查、建立监督平台等方式,实行河道动态监管。
六、余杭塘河(余杭段)“一河一策”(2021—2023年)实施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明确河长、下级河长和相关联系部门的具体职责,其他相关部门做好具体配合工作。河长单位对相关部门和下一级河长履职情况进行督导,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强化激励问责。联系部门负责落实河长确定的事项,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协同推进各项工作。
(二)督查考核
由“河长办”考核“一河一策”的工作实施情况。涉及乡镇和村按行政辖区范围建立“部门明确、责任到人”的“河长制”工作体系,强化层级考核。“河长制”办公室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同时组织成员单位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督查,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
(三)资金保障
进一步强化各项涉水资金的统筹与整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大向上对接争取力度,依托重大项目,从发改、水利、环保、建设、农业等线上争取资金。同时,多渠道筹措社会资金,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治水。
(四)技术保障
加大对河道清淤、轮疏机制、淤泥资源化利用以及生态修复技术等方面的科学研究,解决“一河一策”实施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同时,加强对水域岸线保护利用、排污口监测审核等方面的培训交流。
(五)公众参与
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加大对“河长制”的宣传,让水资源、水环境保护的理念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加大对先进典型的宣传与推广,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爱水、护水的良好氛围。
七、附表
1.余杭塘河(余杭段)“一河一策”实施方案重点项目完成情况表(2018—2020年)
2.余杭塘河(余杭段)“一河一策”实施方案重点项目汇总表(2021—2023年)
3.余杭塘河(余杭段)“一河一策”实施方案重点项目推进工作表(2021—2023年)
附表1:
余杭塘河(余杭段)“一河一策”实施方案重点项目完成情况表(2018-2020年)
大类 | 分类 | 序号 | 县 (市、区) | 牵头单位 | 项目名称 | 项目内容 | 完成年限 | 投资 (万元) | 责任单位 | 完成情况(未完成说明原因) |
一、水污染防治 | (一)工业污染治理 | 1 | 余杭区 | 区住建局 | 仓前工业园区企业雨污分流 | 仓前工业园区企业雨污分流整改监管。 | 2020年 | 30 | 区水务控股集团、仓前街道 | 完成 |
(二)城镇生活污染治理 | 2 | 余杭区 | 未来科技城、区交通运输局 | 余杭街道老城区排水系统改造工程 | 沿老城区内主干道路新建合流总管,沿线收集合流雨水、污水,在管网末端设置收集调蓄设施,旱流污水和初期雨水收集至调蓄池,后期雨水通过泵站强排至外圩河道。 | 2020年 | 30989 | 未来科技城、余杭街道 | 完成 | |
3 | 余杭区 | 未来科技城、区交通运输局 | 分散处理工程 | 对目前余杭街道重点排污口共安装8处分散就地处理设施。 | 2019年 | 2230 | 未来科技城 | 完成 | ||
4 | 余杭区 | 区交通运输局 | 截污纳管工程 | 对清水港以东等27个排污口以及海曙路等4处断头污水管网进行截污纳管改造。 | 2019年 | 2068 | 未来科技城 | 完成 | ||
5 | 余杭区 | 区水务控股集团 | 余杭污水处理厂四期工程 | 新建余杭污水处理厂四期工程,项目土建工程按15万m3/d规模一次性建设,设备初步分为两阶段安装,第一阶段安装7.5万m3/d。 | 2020年 | 97972 | 区水务控股集团 | 完成 | ||
6 | 余杭区 | 区住建局 | 仓兴街沿街店铺雨污分流 | 仓兴街沿街店铺雨污分流整改监管。 | 2020年 | 200 | 仓前街道 | 完成 | ||
7 | 余杭区 | 区住建局 | 葛巷农居点沿街店铺雨污分流 | 葛巷农居点沿街店铺雨污分流治理。 | 2018年 | 100 | 仓前街道 | 完成 | ||
8 | 余杭区 | 区城管局 | 沿线在建工地生产生活污水处理 | 沿线在建工地生产生活污水处理。 | 2020年 | 10 | 仓前街道、未来科技城、五常街道 | 完成 | ||
9 | 余杭区 | 仓前街道 | 汪桥港雨水管网检测工程 | 仓前街道周子花农居点、仓益绿苑小区雨水管网CCTV检测并清淤。 | 2018年 | 200 | 仓前街道 | 完成 | ||
10 | 余杭区 | 仓前街道 | 汪桥港雨污分流改造工程 | 仓前街道周子花农居点、仓益绿苑小区雨污分流改造。 | 2018年 | 500 | 仓前街道 | 完成 | ||
11 | 余杭区 | 余杭街道 | 干流河道沿线环境整治 | 干流南渠河流域小区雨污分流改造、以拆代截项目。 | 2018年 | 待定 | 余杭街道 | 完成 | ||
12 | 余杭区 | 未来科技城 | 文一社区农居点雨污分流及临时污水处理 | 文一社区农居点雨污分流及设置临时污水处理设施。 | 2018年 | 120 | 未来科技城、五常街道 | 完成 | ||
13 | 余杭区 | 未来科技城 | 新桥港两侧雨水管网检测工程 | 新桥港两侧500m范围内雨水管网CCTV检测并清淤。 | 2018年 | 500 | 未来科技城、五常街道 | 完成 | ||
14 | 余杭区 | 未来科技城 | 新桥港两侧雨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工程 | 新桥港两侧500m范围内雨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 | 2018年 | 500 | 未来科技城 | 完成 | ||
15 | 余杭区 | 未来科技城 | 常二路沿线污水管道扩建工程 | 常二路污水管扩建。 | 2019年 | 1000 | 未来科技城 | 完成 | ||
16 | 余杭区 | 未来科技城 | 香樟港两侧雨水管网检测工程 | 香樟港海曙路以南河道两侧500m范围内雨水管网CCTV检测并清淤。 | 2018年 | 500 | 未来科技城、五常街道 | 完成 | ||
17 | 余杭区 | 未来科技城 | 香樟港两侧雨污分流改造工程 | 香樟港海曙路以南河道两侧500m范围内雨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 | 2018年 | 500 | 未来科技城、五常街道 | 完成 | ||
18 | 余杭区 | 未来科技城 | 临时污水处理工程 | 五常街道农居安置区局部设置临时污水处理设施。 | 2018年 | 200 | 未来科技城、五常街道 | 完成 | ||
(三)农业农村污染防治 | 19 | 余杭区 | 区农业农村局 | 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置 | 对余杭塘河沿线镇街实施全域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置工作,确保回收率达到80%以上,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 2020年 | 48 | 区农业农村局 | 完成 | |
20 | 余杭区 | 区农业农村局 | 增殖放流 | 每年分冬春两季在余杭塘河水系放流白鲢、花鲢等洁水型鱼类苗种,增殖放流鱼苗7.5万尾。 | 2020年 | 5 | 区农业农村局 | 完成 | ||
二、水环境治理 | (五)入河排污(水)口监管 | 21 | 余杭区 | 区林水局 | 余杭塘河入河排污(水)口监管 | 对余杭塘河入河排污(水)口进行监管。 | 2020年 | 100 | 未来科技城、余杭街道、仓前街道、五常街道 | 完成 |
22 | 余杭区 | 未来科技城 | 新桥港沿线雨水口排查 | 新桥港沿线雨水口排查。 | 2018年 | 50 | 未来科技城 | 完成 | ||
23 | 余杭区 | 未来科技城 | 香樟港沿线雨水口排查 | 香樟港沿线雨水口排查。 | 2018年 | 50 | 未来科技城 | 完成 | ||
24 | 余杭区 | 余杭街道 | 支流入河排水口监管整治 | 南渠河沿线5个排水口治理,以拆代截项目。 | 2018年 | 待定 | 余杭街道 | 完成 | ||
(六)水系连通工程 | 25 | 余杭区 | 未来科技城、区交通运输局 | 活水工程 | 对枫树港、朱庙港、四角池巷、茶亭桥增加4座钢坝闸。 | 2020年 | 6752 | 未来科技城 | 完成 | |
(七)“清三河”巩固措施 | 26 | 余杭区 | 未来科技城、余杭街道、仓前街道、五常街道 | 余杭塘河及支流生态治理长效养护河保洁 | 余杭塘河及支流生态治理长效养护河保洁。 | 2020年 | 706 | 未来科技城、余杭街道、仓前街道、五常街道 | 完成 | |
(八)水功能区监督管理 | 27 | 余杭区 | 未来科技城 | 余杭塘河水质自动检测站 | 设立2处水质自动检测站。 | 2019年 | 220 | 未来科技城 | 完成 | |
28 | 余杭区 | 未来科技城 | 新桥港闸站自动化改造工程 | 设立水质自动检测站及新桥港闸站自动化控制。 | 2019年 | 200 | 未来科技城 | 完成 | ||
29 | 余杭区 | 未来科技城 | 香樟港水质自动检测站 | 设立2处水质自动检测站及与新桥港闸站、永胜港闸站自动化控制。 | 2019年 | 300 | 未来科技城 | 完成 | ||
三、水域岸线保护 | (九)河湖管理范围划界 | 30 | 余杭区 | 区林水局 | 余杭塘河河道管理划定 | 按照河道管理条例有关要求划定余杭塘河河道管理范围。 | 2020年 | 60 | 未来科技城、余杭街道、仓前街道、五常街道 | 完成 |
31 | 余杭区 | 未来科技城 | 新桥港河道划界工程 | 新桥港划定管理范围。 | 2018年 | 20 | 未来科技城 | 新桥港处于河道整治过程中,管理范围暂时无法划定,故暂不实施。 | ||
32 | 余杭区 | 未来科技城 | 香樟港河道划界工程 | 香樟港划定管理范围。 | 2018年 | 20 | 未来科技城 | 香樟港处于河道整治过程中,管理范围暂时无法划定,故暂不实施。 | ||
(十)水域岸线保护 | 33 | 余杭区 | 区林水局 | 余杭塘河生态岸线划定 | 划定生态岸线,生态空间管控。 | 2018年 | 30 | 未来科技城、余杭街道、仓前街道、五常街道 | 完成 | |
(十一)标准化管理 | 34 | 余杭区 | 未来科技城 | 新桥港闸站标准化建设工程 | 新桥港闸站标准化建设。 | 2020年 | 50 | 未来科技城 | 完成 | |
35 | 余杭区 | 未来科技城 | 鲍家弄闸站标准化建设工程 | 鲍家弄闸站标准化建设。 | 2020年 | 50 | 未来科技城 | 完成 | ||
36 | 余杭区 | 未来科技城 | 新桥港在建工地标准化创建 | 工地出入口、工地渣土、工地施工及生活区排水等标准化管理。 | 2018年 | 20 | 未来科技城 | 完成 | ||
37 | 余杭区 | 未来科技城 | 香樟港在建工地标准化创建 | 工地出入口、工地渣土、工地施工及生活区排水等标准化管理。 | 2018年 | 20 | 未来科技城 | 完成 | ||
四、水生态修复 | (十二)生态河道建设 | 38 | 余杭区 | 未来科技城、区交通运输局 | 生态修复工程 | 对余杭塘河南片水系22条河道进行生态修复工程,以提高河道生态系统对氨氮的削减能力。 | 2020年 | 11154 | 未来科技城 | 完成 |
39 | 余杭区 | 未来科技城、区交通运输局 | 余杭塘河河道景观整治工程 | 对余杭塘河沿线进行驳岸改造、桥护岸修整、给水排水、桥梁工程、景观绿化工程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等。 | 2020年 | 61130 | 未来科技城 | 完成 | ||
40 | 余杭区 | 未来科技城 | 香樟港海曙路以北河道综合整治工程 | 海曙路以北0.7km河道综合整治及河道疏浚。 | 2019年 | 3000 | 未来科技城 | 完成 | ||
41 | 余杭区 | 未来科技城 | 香樟港海曙路以南景观提升工程 | 香樟港海曙路以南河岸景观提升工程。 | 2019年 | 1000 | 未来科技城 | 完成 | ||
42 | 余杭区 | 未来科技城 | 新桥港河道综合整治工程(K2+540-鲍家弄闸站段) | K2+540-鲍家弄闸站段河道综合整治。 | 2019年 | 1600 | 未来科技城 | 完成 | ||
43 | 余杭区 | 未来科技城 | 新桥港水利设施提升工程 | 新桥港闸站、鲍家弄闸站美化提升。 | 2019年 | 200 | 未来科技城 | 完成 | ||
44 | 余杭区 | 未来科技城 | 新桥港沿线雨水口美化工程 | 新桥港沿线雨水口美化建设。 | 2019年 | 100 | 未来科技城 | 完成 | ||
45 | 余杭区 | 余杭街道 | 支流景观提升工程 | 南渠河河道沿线水生植物补种。 | 2018年 | 10 | 余杭街道 | 完成 | ||
46 | 余杭区 | 余杭街道 | 生态修复维护及管养 | 施桥河生态修复设备维护及管养。 | 2020年 | 20 | 余杭街道 | 完成 | ||
(十二)水土流失治理 | 47 | 余杭区 | 区林水局 | 沿线在建工地水土流失防治 | 沿线在建工地水土流失防治。 | 2020年 | 72 | 未来科技城、余杭街道、仓前街道、五常街道 | 完成 | |
(十三)河湖库塘清淤 | 48 | 余杭区 | 仓前街道 | 余杭塘河沿线小微水体清淤 | 对余杭塘河两岸拆迁后建筑垃圾及岸线进行清理,对沿线淤积严重的小微水体进行清淤。 | 2018年 | 30 | 仓前街道 | 完成 | |
五、执法监管 | (十五)监管能力建设 | 49 | 余杭区 | 未来科技城、余杭街道、仓前街道、五常街道 | 余杭塘河违法监管 | 打击河道管理范围内违法行为及沿线新开三产业雨污水管网源头审批和管网动态监管。 | 2020年 | 130 | 未来科技城、余杭街道、仓前街道、五常街道 | 完成 |
50 | 余杭区 | 区交通运输局 | 智慧水务工程 | 综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模型模拟、3S(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3D 可视化等技术构建智慧水务系统。 | 2020年 | 5000 | 未来科技城 | 完成 | ||
小结:完成项目:48个,完成率96%;完成投资额:229766万元。 |
附表2:
余杭塘河(余杭段)“一河一策”实施方案重点项目汇总表
(2021-2023年)
序号 | 分类 | 项目数 | 投资(万元) |
一 | 水污染防治 | 6 | 632 |
1 | 工业污染治理 | 1 | 60 |
2 | 城镇生活污染治理 | 4 | 500 |
3 | 农业农村污染防治 | 1 | 72 |
4 | 船舶港口污染控制 | 0 | 0 |
二 | 水环境治理 | 1 | 30 |
5 | 入河排污(水)口监管 | 1 | 30 |
6 | 水系连通工程 | 0 | 0 |
7 | “清三河”巩固措施 | 0 | 0 |
三 | 水资源保护 | 0 | 0 |
8 |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 0 | 0 |
9 | 水功能区监督管理 | 0 | 0 |
10 | 节水型社会创建 | 0 | 0 |
11 | 饮用水源保护 | 0 | 0 |
四 | 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 | 2 | 53 |
12 | 河湖管理范围划界 | 0 | 0 |
13 | 水域岸线保护 | 1 | 3 |
14 | 标准化管理 | 1 | 50 |
五 | 水生态修复 | 5 | 1704 |
15 | 生态河道建设 | 3 | 1424 |
16 | 防洪和排涝工程建设 | 0 | 0 |
17 | 水土流失治理 | 1 | 100 |
18 | 河湖库塘清淤 | 2 | 180 |
六 | 执法监管 | 1 | 100 |
19 | 监管能力建设 | 1 | 100 |
合计 | 15 | 2519 |
附表3:
余杭塘河(余杭段)“一河一策”实施方案重点项目推进工作表(2021-2023年)
大类 | 分类 | 序号 | 市 | 县(市、区) | 牵头单位 | 项目名称 | 项目内容 | 完成年限 | 投资(万元) | 责任单位 |
一、水污染防治 | (一)工业污染治理 | 1 | 杭州 | 余杭区 | 区住建局 | 仓前工业园区企业雨污分流 | 仓前工业园区企业雨污分流维护保养,并建立长效动态监管机制。 | 2021-2023年 | 60 | 仓前街道 |
(二)城镇生活污染治理 | 2 | 杭州 | 余杭区 | 区住建局 | 仓兴街沿街店铺雨污分流 | 仓兴街沿街店铺雨污分流维护保养。 | 2021年 | 200 | 仓前街道 | |
3 | 杭州 | 余杭区 | 区住建局 | 葛巷农居点沿街店铺雨污分流 | 葛巷农居点沿街店铺雨污分流维护保养。 | 2021年 | 100 | 仓前街道 | ||
4 | 杭州 | 余杭区 | 区城管局 | 沿线在建工地生产生活污水处理 | 沿线在建工地生产生活污水处理。 | 2021年 | 100 | 仓前街道 | ||
5 | 杭州 | 余杭区 | 未来科技城 余杭街道 仓前街道 五常街道 | 余杭塘河及支流生态治理长效养护和保洁 | 余杭塘河及支流生态治理长效养护和保洁。 | 常年 | 100 | 未来科技城 余杭街道 仓前街道 五常街道 | ||
(三)农业农村污染防治 | 6 | 杭州 | 余杭区 | 区农业农村局 | 废弃农兽药包装物回收处置 | 对余杭塘河沿线镇街实施全域废弃农兽药包装物回收处置工作,确保回收率达到90%以上,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 2021-2023年 | 72 | 区农业 农村局、属地镇街(仓前街道、余杭街道) | |
(四)船舶港口污染控制 | ||||||||||
二、水环境治理 | (五)入河排污(水)口监管 | 7 | 杭州 | 余杭区 | 杭州市生态环境局余杭分局 | 余杭塘河入河排污(水)口监管 | 对余杭塘河入河排污(水)口进行监管。 | 常年 | 30 | 仓前街道、未来科技城 |
(六)水系连通工程 | ||||||||||
(七)“清三河”行动 | ||||||||||
三、水资源保护 | (八)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 |||||||||
(九)水功能区监督管理 | ||||||||||
(十)节水型社会创建 | ||||||||||
(十一)饮用水源地保护 | ||||||||||
四、水域岸线保护 | (十二)河湖管理范围划界 | |||||||||
(十三)水域岸线保护 | 8 | 杭州 | 余杭区 | 区林业水利局 | 余杭塘河生态岸线划定 | 划定生态岸线,生态空间管控。 | 2021年 | 3 | 仓前街道 | |
(十四)标准化管理 | 9 | 杭州 | 余杭区 | 区林水局 | 余杭塘河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 | 河道沿线堤防(护岸)工程的标准化管理创建 | 2022年 | 50 | 未来科技城 | |
五、水生态修复 | (十五)生态河道建设 | 10 | 杭州 | 余杭区 |
未来科技城
| 余杭塘河南片水系综合整治工程 | 对余杭塘河南片水系河道进行运维,包括生态设备运行管理、水质应急处理、闸站养护调控、智慧水务运维等。 | 2021年 | 672 | 未来科技城 |
11 | 杭州 | 余杭区 |
未来科技城
| 余杭塘河河道景观整治工程 | 余杭塘河11.3km景观绿化的养护运维,含7座公厕、2个驿站。 | 2021年 | 752 | 未来科技城 余杭街道 仓前街道 五常街道 | ||
(十六)防洪和排涝工程建设 | ||||||||||
(十七)水土流失治理 | 12 | 杭州 | 余杭区 | 区林业水利局 | 沿线在建工地水土流失防治 | 加强河道沿岸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依法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积极创建标准化工地。(应急备用资金) | 常年 | 100 | 未来科技城 仓前街道 | |
(十八)河湖库塘清淤 | 13 | 杭州 | 余杭区 | 仓前街道 | 余杭塘河沿线小微水体清淤 | 对余杭塘河两岸拆迁后建筑垃圾及岸线进行清理,对沿线淤积严重的小微水体进行清淤。 | 2021年 | 30 | 仓前街道 | |
14 | 杭州 | 余杭区 | 区林水局 | 余杭塘河沿线水体清淤 | 重点对沿岸排口区域、施工工地附近河段和桥下容易淤积区域进行清淤 | 2023年 | 150 | 未来科技城 | ||
六、执法监管 | (十九)监管能力建设 | 15 | 杭州 | 余杭区 | 未来科技城 余杭街道 仓前街道 五常街道 | 余杭塘河违法监管 | 日常巡查费、河岸坍塌事故和突发水污染事故的紧急应对措施费,包括护岸修复、突发水污染事故的处置等。 | 常年 | 100 | 未来科技城 余杭街道 仓前街道 五常街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