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引领林水未来
守护杭城的西险大塘
百丈映山红基地有力推动三产融合发展
王位山林道蜿蜒起伏美不胜收
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态共同体
西险大塘立余杭,一泓碧水诵辉煌。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当前,随着行政区划调整尘埃落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余杭区林业水利局(以下简称“余杭林水”)持续深化“三个全域”建设,在“数字化转型、现代化防灾体系、做优林水生态、乡村产业振兴”等方面做足文章,进一步推动生态智慧理念与生态转型实践相结合,助力余杭成为全国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区,高水平建设创新余杭、品质之区、文明圣地,提供“生态颜值与智慧内涵”,全力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态共同体“余杭样板”。
本版组稿 李书畅 金辉 刘龑
数字赋能
聚焦山水安全 打造高效能“智慧林水”
防洪防台,杭州西部看余杭,余杭重点看苕溪。
七月盛夏,站在位于苕溪南路的西险大塘,望苕溪碧波荡漾,向北蜿蜒,历经长途跋涉一路北上,直入太湖,沿途滋润四季,孕育无数旖旎风光。
“美丽”的背后不知是多少代人的努力,西险大塘作为古代水利工程,始建于东汉,建成于宋代,曾经水灾连年,固于建国,强于今朝。如今,这座人类水利事业的“活文物”,被赋予“数字智慧”,又焕发了新生,其背后正是一代又一代水利人无畏坚守与默默付出。
展望千秋之利,共话民生之福,未来无限美好,努力只在当下。余杭林水不忘初心,牢记时代使命,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构建“天空地一体化、安全实用、智慧高效”的水利数字化体系,在全省率先系统性打造水利工程数字化监测与研判平台,实现水利应用的“用户、门户、数据、地图、安全”五统一。锁定“痛点”、找准“切口”,以东苕溪流域洪水预报调度为核心点,打造多方数据共享、协同联动、智慧研判的水旱灾害防御新场景。
防汛,重在防患于未然。要实现水利工程有效监管和保护,余杭林水乘势而为,创新推进水利工程数字化监管平台,其中包括扩大水利工程监测范围、完善监测指标,建设水库大坝动态安全评价模型,探索山塘、小型泵闸站普适性监测方案并推广使用,建设余杭区水利工程监测感知平台,开展安全监测分析、预警、水雨情分析、基础管理等应用场景,实现水利工程安全持续、运行高效、精准监管,以“数字”重新定义新时代抢险抗洪,努力推进从“人海战术”到“精准施策”的重大转变。
好山好水育好林,一枝一叶总是情。余杭林水积极探索“数字转型”,推进“林业天网”建设,为森林资源保护,提供不竭的“源动力”。在林业天网一、二期建设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现有监测体系,推动物联网应用,对数公里范围内的森林资源进行监测,实现对森林防火区域可视范围内火情的“自动扫描、自动发现、自动报警、自动定位”,实现森林防火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达到全年、全天候的高效智能识别预警。计划3年时间建成覆盖全区的林业天网前端、智能化操作平台和森林防火监控中心。
构建技术体系 打造高水平“平安林水”
拉高标杆
保一方水土平安,是每一位林水人的使命担当。
余杭林水守初心、高站位、顾大局,积极构建“高标准水安全屏障、高水平水资源配置、高品质水生态治理、高效率水行业管理”四线并行的水利网,全面建成与省市协调的“余杭水网”。同时,下好谋篇布局“先手棋”,高质量完成水利规划编制任务,为防灾减灾救灾提供内核支撑。
——提升西险大塘防洪标准。为更好地保护杭州及杭嘉湖地区防洪安全,我区积极与省市相关部门对接,狠抓方案、土地、资金、报批等要素保障,全力争取在“十四五”期间启动并力争完成东苕溪防洪后续西险大塘达标加固工程,持续“拉高”西险大塘防洪水平线,为杭州经济社会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完善区域防洪排涝体系。开展全区流域及区域重点防洪排涝工程先期建设,重点推进中、北苕溪综合整治、十里渠整治二期等骨干工程,着力构筑“蓄泄兼筹、安全可靠”的水灾害防御格局。计划实现核心区块排涝标准达50年一遇,城镇和农田保留区排涝标准达10年至20年一遇,防汛抗旱等非工程体系更加完善,防洪减灾综合能力显著提高。
——提高流域水资源保障能力。以水源网、供水网“联网联调”实现水资源优质优用、高效利用。同时,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和保障率,建立全区“高效集约、量质兼备”的水资源节约利用与供给保障体系。
——完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考核系统。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指标、水域管理、饮用水源地保护、节水型社会载体建设等赋分纳入年度美丽浙江建设工作责任书、全区综合考评、西部生态补偿机制等,确保任务明确、责任清晰、落实精准。
时至夏季高温,随着余杭生态环境逐年向好,进山入林游客增多,野外火源管控难度加大,森林防灭火形势日趋严峻。“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是森林防火的核心价值,余杭林水全力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做好高温高火险时期的山火防控工作。建立区、镇街(平台)和村社三级联防联控联动机制,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严管林缘边农事生产用火、祭祀用火、游人用火和其他林区作业用火,筑牢森林“防火墙”。
做优林水生态 打造高品质“美丽林水”
人城共生
5000年良渚文化、2000多年运河文化、1000多年径山文化……斗转星移,千年沉淀,余杭自古农田阡陌,河湖相连,湿地广袤,山水资源丰富多样。如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已成为时代发展主旋律。余杭秉承“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主题,积极推进“湿地水城”建设,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和“幸福河湖”创建步伐,全面推进林长制,用心书写“水城融合”的美丽篇章。
——打造与“重要窗口”相匹配的“湿地水城”。立足区域湿地资源优势,实施“万顷湿地、万里碧水”工程。先行试点开发北湖湿地,谋划“西溪湿地—梦溪水乡—南湖滞洪区”等湿地链生态廊道。着手编制全区湿地保护利用整体规划以及湿地保护三年行动计划,深化北湖草荡综合保护工程规划方案,启动鸟类多样性调查等研究项目,开展三白潭湿地保护利用概念性规划编制。
——持续推进“绿化余杭”行动。重点推进全域美丽建设,成功创建良渚街道、余杭街道、瓶窑镇、径山镇、黄湖镇等省级森林城镇。今年上半年,超额完成“百万亩国土绿化”省定年度任务,新增绿化面积2960亩。全民义务植树热情高涨,圆满承办省市区共建义务植树运动开展四十周年纪念林活动,广泛组织开展“市民林”“亲子林”“青年林”义务植树活动及林木“云认养”活动。对涉及142个村社、1000多块、总面积542万平方米的村庄绿地,开展村庄绿化养护技术指导检查,进一步完善绿化基础数据,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切实巩固绿化成果。
——全面推进“林长制”工作,积极构建党政统领、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奖惩有力的长效机制。按照上级精神制定我区林长制实施意见,明确组织体系、工作职责和主要任务,建立“林长+警长”协同工作机制,明确每级林长的森林资源情况表、护林队伍表、林业工作进展表及问题督查整改清单,完善问题解决机制,推动森林资源保护发展工作重点落实到位。
——全力推进“幸福河湖”建设。紧盯“美丽河湖”创建目标,通过十里渠整治工程、中苕溪及北苕溪综合治理工程、东苕溪美丽生态河道三期项目建设等,持续改善河湖水域生态环境,打造水美乡村慢行体系“余杭样板”。同时,继续推进水资源安全利用,不断提升全社会节约用水的意识。切实做好水域动态监测和水利部、省厅水域图斑核查和整改销号工作,打造“水流岸绿、人水和谐”的幸福河湖格局。
余杭河流密布,自然资源禀赋良好。全区共有林地面积67.23万亩,森林覆盖率45.59%,野生动植物丰富,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状况基本稳定。今年是第8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保护野生动植物,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物多样性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一个余杭人也都应该积极参与。余杭林水以鸟类保护和生态修复为主题,开展北湖草荡综合保护工程,打造长三角最大观鸟地。今年已先行启动北湖鸟类研究与保护项目和杭长高速两侧生态修复项目。
余杭林水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联合区环保、规资等部门出台发布《余杭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2020-2022年)》,成为全市首个区级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方案。通过划清生态保护红线,进行强制性严格管理,力求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余杭不懈努力。
推进共同富裕 打造高标准“惠民林水”
以人为本
满怀“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执着与信念,余杭林水通过“西部富美”行动、产业振兴、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举措,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融为一体,实现林水事业发展全生命周期惠民、利民服务,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主动融入“西部富美”行动。大力实施骨干林道、森林古道、古树公园等重点林业工程,助推美丽乡村建设。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建成骨干林道、森林古道共计62公里,2021年骨干林道古道计划开工建设项目4个,建设总长度30.18公里,续建项目5个,计划年底前续建项目全部完工。计划实施水道网建设13条、长度30公里,推进省级美丽河湖创建1条、水美乡镇建设1个,完成省级森林城镇2家。
——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加快全区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启动2个镇级竹产业小微园区和25个村级笋竹初级分解加工点建设,同时有序推进1.5万余亩的林下复合经营基地、高效笋用林基地、机械化经营基地等特色基地建设。结合《联合国森林文书》履约示范项目,开展中泰苦竹碳汇生态经营示范,探索竹林碳汇与绿色金融工作试点,不断促进余杭区竹产业转型健康发展。推进重要生态区位林地退出经营1000亩、规模流转经营林地2000亩,培育发展林下经济、笋用林基地等3000亩。开展新一轮“一村万树”行动,启动建设示范村2个、推进村5个,开展珍贵树种赠苗造林1.5万株。
——启动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通过重点实施战略储备林、美丽生态廊道和健康森林建设,促进景观与森林质量提升有机结合。推动径山、黄湖、鸬鸟、百丈等西部乡镇的森林旅游、赏花旅游、林下经济发展,森林资源将得到明显增长,生态功能稳步增强,景观品质持续向好,山区居民“幸福指数”提档升级。2021年计划完成提升2400亩。
接下去,余杭林水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杭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做活水文章、做优水生态,彰显数字之城、江南水乡、文化圣地的独特韵味,促产业、惠民生,讲好林水故事,高水平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态共同体余杭样板,让幸福“余”民同行。